肺心病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肺心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症状方面,肺、心功能代偿期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等,不同性别、年龄及有基础肺部疾病史的人群症状有差异;失代偿期分为呼吸衰竭(呼吸困难加重、有肺性脑病表现等,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和右心衰竭(气促更明显、有多种体征,特殊人群水肿等症状或加重)。治疗方法上,急性加重期包括控制感染(不同人群选药需谨慎)、氧疗(特殊人群注意吸氧装置及浓度等)、控制心力衰竭(特殊人群注意剂量和电解质等)、控制心律失常(特殊人群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对生长发育影响);缓解期有呼吸锻炼(不同人群选合适方式强度)、家庭氧疗(患者掌握方法,困难家庭选合适方案)、预防感染(特殊人群更要注重)、药物治疗(特殊人群注意剂型、剂量及对胎儿等影响)。
一、肺心病的症状
1.肺、心功能代偿期症状:患者在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急性感染可使上述症状加重。不同性别、年龄及生活方式的人群症状表现可能略有差异。一般来说,男性若有长期吸烟史,咳嗽、咳痰症状可能更为严重;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本身有所衰退,气促、乏力等表现可能更明显。有基础肺部疾病史的患者,症状发作可能更频繁、程度更重。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症状
呼吸衰竭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但白天嗜睡,甚至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在特殊人群中,儿童可能难以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多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等;老年人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耐受性降低,肺性脑病症状可能更早出现且更严重。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史的患者,呼吸衰竭进展可能更快。
右心衰竭症状:患者可出现气促更明显,心悸、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体征方面有发绀更明显,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肝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重者可有腹水。女性患者在经期或孕期,由于身体生理变化,水钠潴留可能加重下肢水肿症状。生活中运动量少、长期卧床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差,水肿也可能更难消退。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右心衰竭症状可能与原有疾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二、肺心病的治疗方法
1.急性加重期治疗
控制感染:根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年老体弱、儿童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在治疗时需更谨慎地选择抗生素,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有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用药时要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氧疗: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儿童氧疗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避免对其鼻腔、面部造成损伤;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青光眼等,高浓度吸氧可能加重病情,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吸氧浓度和时间。
控制心力衰竭:对于病情较重、利尿剂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应用强心剂,但肺心病患者对强心剂耐受性低,易发生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用药需谨慎。特殊人群如儿童,使用强心剂的剂量需严格把控;有电解质紊乱病史的患者,使用强心剂时要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此外,还可使用血管扩张剂减轻心脏负荷。
控制心律失常:一般经过控制感染、纠正缺氧后,心律失常可自行消失。若持续存在可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儿童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2.缓解期治疗
呼吸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可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呼吸功能。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患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和强度。老年人可进行较为温和的呼吸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儿童可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有趣的呼吸训练游戏,提高其配合度。
家庭氧疗:对于有慢性缺氧的患者可进行长期家庭氧疗,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患者需掌握正确的氧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氧疗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等。有经济困难的患者家庭,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氧疗设备和方案,减轻经济负担。
预防感染: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根据季节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必要时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免疫力低下的特殊人群,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更要注重预防感染,可适当增加营养摄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免疫状态。
药物治疗:可根据病情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祛痰药等改善症状。儿童用药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影响,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