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肛裂出血
肛裂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解剖、外伤、感染、括约肌痉挛等因素,特殊人群需格外注意。解剖因素方面,肛管外括约肌浅部的肛尾韧带坚硬伸缩性差、肛管后正中线血供差,易致损伤且难愈合;外伤因素有便秘、腹泻使肛管受刺激或损伤,以及异物直接刺伤肛管;感染因素包含肛窦炎炎症蔓延和肛周皮肤病破坏皮肤引发感染;括约肌痉挛因素有内、外括约肌痉挛导致肛管缺血、狭窄,增加损伤风险;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应调整饮食、定时排便,儿童要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并及时治疗相关病症,孕妇需增加运动、均衡饮食,出现肛裂出血应及时就医。
一、解剖因素
1.肛管外括约肌的影响: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门后方形成肛尾韧带,较为坚硬,伸缩性差。在排便等情况下,肛门后方承受的压力较大,且活动度相对较小,容易受到损伤。当干硬的粪便通过肛管时,对该部位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和摩擦力,就容易导致肛管皮肤撕裂,进而引起肛裂出血。例如,长期便秘患者,粪便干结,在用力排便过程中,肛尾韧带处很容易被撑开撕裂,引发肛裂。
2.肛管血供特点:肛管后正中线的血液供应相对较差。充足的血液供应对于组织的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如果血液供应不足,当肛管受到轻微损伤时,其自我修复能力会减弱,损伤难以快速愈合。反复的损伤和局部缺血,使得该部位的组织变得脆弱,在排便等刺激下,就容易发生肛裂并出血。
二、外伤因素
1.便秘:这是导致肛裂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长期便秘患者,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变得干硬粗大。在排便时,干硬的粪便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排出体外,这会对肛管皮肤产生强烈的扩张和摩擦。就像一个狭窄的通道被一个粗大且坚硬的物体强行通过,很容易造成肛管皮肤的撕裂。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由于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更容易发生便秘,从而增加了肛裂出血的风险。
2.腹泻:频繁的腹泻会使肛管频繁受到粪便的刺激和冲刷。稀便中可能含有一些刺激性物质,反复刺激肛管皮肤,破坏了其正常的屏障功能。同时,腹泻时排便次数增多,肛管肌肉频繁收缩和舒张,容易导致局部组织疲劳和损伤,进而引发肛裂出血。例如,患有肠炎等肠道疾病的患者,长期腹泻可能会逐渐导致肛裂的发生。
3.异物损伤:在日常生活中,误食尖锐的异物,如鱼刺、骨头渣等,这些异物在经过肛管时,可能会直接刺伤肛管皮肤。另外,一些不当的肛门检查或性行为中的异物插入等情况,也可能对肛管造成机械性损伤,引起肛裂出血。
三、感染因素
1.肛窦炎:肛窦位于肛管齿状线部,相邻两肛柱之基底间。当发生肛窦炎时,炎症容易蔓延至肛管皮下组织。炎症会使局部组织充血、水肿,质地变脆,抵抗力下降。在排便等外力作用下,就容易导致肛管皮肤破裂出血,形成肛裂。
2.肛周皮肤病:如肛周湿疹等皮肤病,会使肛周皮肤出现瘙痒、红斑、脱屑等症状。患者因瘙痒而搔抓,会进一步损伤皮肤,破坏皮肤的完整性。皮肤破损后,细菌等病原体更容易侵入,引发感染,导致肛裂的发生和出血。
四、括约肌痉挛因素
1.内括约肌痉挛:内括约肌具有自主收缩的特性,当肛管受到刺激时,内括约肌会反射性地痉挛收缩。这种痉挛会导致肛管局部缺血,同时增加肛管内的压力。持续的高压力和缺血状态,使得肛管皮肤更容易受到损伤。例如,精神紧张、局部炎症刺激等都可能诱发内括约肌痉挛,进而增加肛裂出血的可能性。
2.外括约肌痉挛:外括约肌的痉挛也会影响肛管的正常功能。外括约肌痉挛会使肛管狭窄,排便时阻力增加。为了排出粪便,患者需要更大的力量,这会进一步加重对肛管皮肤的损伤,引发肛裂出血。长期的不良排便习惯,如憋便等,可能导致外括约肌功能失调,出现痉挛现象。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更容易发生便秘。同时,他们的组织修复能力也较差。因此,老年人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憋便。如果出现便秘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如使用缓泻剂等,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儿童:儿童的肛管组织较为娇嫩,容易受到损伤。对于儿童,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膳食纤维,防止便秘。如果儿童出现腹泻或便秘等情况,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迁延。在进行肛门检查时,要动作轻柔,避免对肛管造成损伤。
3.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肠道,容易导致便秘。而且孕妇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会使肛管周围的组织变得更加松弛,增加了肛裂出血的风险。孕妇应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散步等,促进肠道蠕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如果发生肛裂出血,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影响胎儿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