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肛裂
肛裂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解剖结构因素(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形成的肛尾韧带伸缩性差、直肠末端与肛管角度使后壁压力集中)、排便因素(便秘造成肛管皮肤撕裂、腹泻使肛管受刺激损伤)、感染因素(肛窦炎蔓延、肛周皮肤病搔抓后感染)、括约肌痉挛因素(内、外括约肌痉挛导致肛管局部缺血或压力升高)、其他因素(女性经期盆腔充血及分娩影响、儿童肛管娇嫩和老人机能下降、久站久坐职业影响血液循环),针对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女性及肛周疾病患者,也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温馨提示。
一、解剖结构因素
1.肛管外括约肌浅部: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管后方形成肛尾韧带,该韧带较为坚硬且伸缩性差。当排便时,肛管后壁承受的压力较大,容易受到损伤,特别是在粪便干结、粗大的情况下,这种损伤的风险更高。例如,长期便秘患者,干结的粪便通过肛管时,对肛管后壁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就容易导致肛管皮肤撕裂,进而引发肛裂。
2.直肠末端与肛管的角度:直肠末端与肛管形成一定的角度,排便时,粪便对肛管后壁的压力相对集中,使得后壁更容易受到损伤。尤其是在用力排便时,这种压力会进一步增大,增加了肛裂的发生几率。儿童的肛管相对较窄,且排便控制能力较弱,在排便过程中如果用力不当,更容易因这种解剖结构特点而发生肛裂。
二、排便因素
1.便秘:便秘是导致肛裂的重要原因之一。干结的粪便在通过肛管时,会对肛管皮肤产生较大的摩擦和压力,容易造成肛管皮肤撕裂。长期便秘会使这种损伤反复发生,导致肛裂难以愈合。老年人由于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更容易发生便秘,从而增加了肛裂的发病风险。此外,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饮水过少等,也会导致便秘,进而诱发肛裂。
2.腹泻:频繁腹泻会使肛管频繁受到粪便的刺激,导致肛管皮肤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和损伤。而且,腹泻时粪便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对肛管皮肤产生刺激,进一步加重损伤,从而引发肛裂。例如,患有肠道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频繁腹泻可能会导致肛裂的发生。儿童的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更容易出现腹泻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也可能引发肛裂。
三、感染因素
1.肛窦炎:肛窦炎是指肛窦发生的炎症,炎症可蔓延至肛管皮下组织,导致肛管皮肤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和溃疡,进而形成肛裂。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肛窦炎,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会逐渐扩散,最终可能导致肛裂。
2.肛周皮肤病:肛周湿疹、肛门瘙痒症等肛周皮肤病,会使肛周皮肤出现瘙痒、红肿等症状,患者搔抓后容易导致皮肤破损,细菌侵入破损处,引发感染,增加肛裂的发生风险。尤其是一些过敏体质的人群,更容易发生肛周皮肤病,进而诱发肛裂。
四、括约肌痉挛因素
1.内括约肌痉挛:肛管内括约肌具有一定的张力,当受到炎症刺激、粪便刺激等因素影响时,内括约肌会发生痉挛,导致肛管局部缺血。缺血会使肛管皮肤的营养供应减少,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损伤和溃疡,从而引发肛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的人群,内括约肌更容易发生痉挛,增加了肛裂的发病几率。
2.外括约肌痉挛:外括约肌痉挛也会影响肛管的正常功能,导致肛管压力升高,增加粪便通过的阻力,容易造成肛管皮肤损伤,进而引发肛裂。例如,一些从事久坐工作的人群,由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外括约肌容易处于紧张状态,发生痉挛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增加了肛裂的发病风险。
五、其他因素
1.女性特殊生理因素:女性在月经期,由于盆腔充血,会使肛管局部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导致肛管皮肤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肛裂。此外,女性在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顺产时,胎儿通过产道会对肛管造成较大的压力,可能导致肛管皮肤撕裂,引发肛裂。
2.年龄因素:儿童的肛管皮肤较为娇嫩,排便控制能力较弱,在排便过程中容易因用力不当或粪便干结等原因导致肛管皮肤损伤,从而引发肛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肛管皮肤弹性减弱,加上常伴有便秘等问题,也容易发生肛裂。
3.职业因素:一些需要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的职业,如教师、司机等,会影响肛管局部的血液循环,导致肛管皮肤营养供应不足,抵抗力下降,增加肛裂的发生风险。此外,这些职业人群由于工作原因,可能不能及时排便,导致便秘的发生,进一步增加了肛裂的发病几率。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儿童的肛管相对较窄,皮肤娇嫩,家长应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儿童用力排便。同时,要保证儿童饮食中含有足够的膳食纤维和水分,预防便秘和腹泻。老年人由于肠道功能减弱,容易发生便秘,应适当增加运动量,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女性在月经期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肛周清洁,避免感染。在分娩后,要注意休息,促进身体恢复,避免因分娩损伤导致肛裂。此外,患有肛周疾病的人群,如肛窦炎、肛周皮肤病等,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引发肛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