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肺心病心电图诊断的说明,主要条件包括额面平均电轴≥+90°、V?导联R/S≥1等6项,提示右心室肥厚;次要条件有肢体导联低电压、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标准为符合一条主要条件可诊断,符合两条次要条件为可疑肺心病,但心电图诊断有局限,需结合病史等综合判断;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有其他心肺疾病史者,因各自情况影响心电图表现或与肺心病心电图表现交织,在诊断时需更谨慎,要考虑各自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一、主要条件
1.额面平均电轴≥+90°:电轴是心电图中反映心脏电活动平均方向的指标。当额面平均电轴≥+90°时,提示心脏电活动方向发生了明显改变,可能是由于右心室肥厚或心脏位置的改变等引起,在肺心病患者中,长期的肺部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需要克服更高的压力来泵血,久而久之右心室肥厚,从而影响心脏电活动方向。
2.V?导联R/S≥1:R波和S波是心电图QRS波群中的组成部分,V?导联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正常情况下该导联R/S比值小于1,当V?导联R/S≥1时,提示右心室除极电位增大,是右心室肥厚的一个重要心电图表现,肺心病患者因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负荷增加,进而导致右心室肥厚,出现此心电图特征。
3.重度顺钟向转位(V?导联R/S≤1):顺钟向转位是指心脏沿其长轴作顺钟向转动,使正常应在V?、V?导联出现的图形转向了更靠后的导联。V?导联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当V?导联R/S≤1时,提示重度顺钟向转位,这通常与右心室肥厚和心脏位置改变有关,在肺心病中较为常见。
4.Rv?+Sv?>1.05mV:Rv?是V?导联的R波振幅,Sv?是V?导联的S波振幅。两者之和大于1.05mV提示右心室电压增高,反映右心室肥厚的情况,是肺心病心电图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右心室肥厚时其除极产生的电位会增强。
5.aVR导联R/S或R/Q≥1:aVR导联是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正常情况下aVR导联以负向波为主,当aVR导联R/S或R/Q≥1时,提示右心室的电活动相对增强,也提示右心室肥厚的可能,在肺心病患者中可出现这种心电图改变。
6.V?V?呈QS、Qr或qr(需除外心肌梗死):V?V?导联代表心室前壁的电活动情况。当这些导联出现QS、Qr或qr波型时,一般提示心室除极顺序发生改变,可能与右心室肥厚导致的电活动异常有关,但需要排除心肌梗死等其他可能导致类似图形的疾病。
二、次要条件
1.肢体导联低电压:肢体导联低电压是指肢体导联(Ⅰ、Ⅱ、Ⅲ、aVR、aVL、aVF)的QRS波群振幅之和小于0.5mV。在肺心病患者中,可能由于肺气肿导致胸廓过度充气,使心脏与胸壁之间的距离增加,电流传导阻力增大,从而出现肢体导联低电压的情况,但该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他一些疾病如肥胖、心包积液等也可能出现。
2.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指心脏电冲动在右束支的传导过程中发生延迟或阻滞。肺心病患者由于右心室负荷增加,右束支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其传导功能异常,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可为不完全性或完全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改变相对较轻,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则表现更为典型。
三、诊断标准应用说明
符合一条主要条件即可诊断,符合两条次要条件为可疑肺心病。但心电图诊断肺心病存在一定局限性,其结果需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其他辅助检查如胸部X线、心脏超声等进行综合判断。
四、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同时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心电图表现,导致诊断难度增加。在解读心电图时,需要更加谨慎,详细询问病史,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同时,老年人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差,一旦怀疑肺心病,应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2.儿童:儿童患肺心病相对较少,但如果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部疾病等情况也可能发生。儿童的心电图特点与成人不同,其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也有差异,在诊断时需要参考儿童的心电图正常标准。此外,儿童对检查的配合度可能较低,需要家长协助安抚,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心脏负担加重,心电图也可能出现一些生理性改变,如电轴轻度左偏等。在诊断肺心病时,需要仔细鉴别这些生理性改变与肺心病相关的心电图异常,避免误诊。同时,考虑到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在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时需要谨慎选择检查方法和药物。
4.有其他心肺疾病史者:如冠心病、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心电图可能存在多种异常表现,与肺心病的心电图表现相互交织,增加诊断难度。在诊断时,需要详细了解既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合当前的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是否存在肺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