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是什么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病变的妇科常见病与疑难病,病因可能与子宫手术操作、激素水平、遗传、生殖道梗阻等因素有关,症状包括月经失调、进行性加重痛经、子宫增大、不孕等,诊断方法有妇科检查、超声检查、MRI检查、血清CA125测定等,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手术、介入治疗,特殊人群如生育需求女性、接近绝经期女性、年轻女性、有基础疾病女性需采取不同应对方式,预防可通过做好计划生育、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注意经期卫生等。
一、子宫腺肌病的定义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属于妇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它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样,都属于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
二、病因
目前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因素。1.子宫手术及操作不当:如剖宫产、刮宫、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可能会损伤子宫肌层,促使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生长,增加子宫腺肌病的发病风险。2.激素水平:雌激素水平过高是一个重要因素。雌激素会刺激子宫内膜生长,长期高水平的雌激素刺激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向肌层生长。女性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会发生周期性变化,而子宫腺肌病患者体内的激素调节可能出现异常。3.遗传因素:部分子宫腺肌病患者存在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4.生殖道梗阻: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生殖道梗阻,导致经血流出不畅,使得宫腔内压力增高,可能促使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肌层。
三、症状
1.月经失调: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量可比正常多12倍,经期可能延长至7天以上,甚至更长时间。这是由于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影响了子宫的正常收缩,导致出血增多。2.痛经: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是子宫腺肌病的典型症状。疼痛通常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持续至整个经期。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严重者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随着病情进展,痛经会越来越严重。3.子宫增大:子宫均匀性增大,质地较硬。患者可能自己摸到下腹部有肿块,尤其是在清晨空腹、膀胱充盈时更容易触及。4.不孕:子宫腺肌病可能影响受孕,导致不孕。这是因为子宫内环境的改变不利于受精卵着床,以及病灶可能影响输卵管的通畅性和功能。5.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性交疼痛、慢性盆腔痛等症状。
四、诊断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可以发现子宫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地硬,有压痛。2.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子宫的形态、大小及肌层回声。在超声图像上,子宫肌层内可见散在的小无回声区。3.MRI检查:对于诊断子宫腺肌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确的病例有重要的诊断价值。4.血清CA125测定:部分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可能升高,可作为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
五、治疗
1.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及近绝经期患者。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痛经症状;避孕药、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可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生长,缓解症状。2.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病变广泛、症状严重的患者;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或年轻患者。3.介入治疗:如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子宫腺肌病病灶的血液供应,使病灶缺血、坏死、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六、特殊人群提示
1.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子宫腺肌病可能影响受孕,此类女性在备孕前应咨询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如果病情较轻,可先尝试自然受孕;若病情较重,可能需要先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备孕。在孕期要密切监测,因为子宫腺肌病可能增加流产、早产等风险。2.接近绝经期女性:对于接近绝经期的患者,如果症状较轻,可采取保守治疗,等待绝经后病情可能会自然缓解。在观察过程中,要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3.年轻女性:年轻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尽量选择保留子宫的治疗方式,如药物治疗或病灶切除术。4.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女性:如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子宫腺肌病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在用药或手术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手术风险。
七、预防与生活方式建议
1.做好计划生育:尽量避免人工流产、刮宫等手术,减少子宫损伤的机会。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有助于维持体内激素水平的平衡。3.定期体检: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子宫腺肌病等妇科疾病。4.注意经期卫生: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防止经血逆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