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影像学表现
脊髓空洞症好发于颈部脊髓,MRI是诊断脊髓空洞症的首选方法,其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脊髓外形改变、空洞形成、脊髓萎缩及其他异常。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与脊髓肿瘤、脊髓炎等疾病鉴别。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检查方法
1.X线平片
一般无异常发现,但可发现脊柱侧弯、后凸畸形、颈肋、寰枢椎脱位等先天性畸形。
2.磁共振成像(MRI)
是诊断脊髓空洞症的首选方法,可清晰显示脊髓空洞的部位、范围、程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3.脊髓造影
对诊断脊髓空洞症有一定帮助,但为有创检查,现已较少应用。
4.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可用于观察脊髓空洞症的骨性改变。
二、影像学表现
1.脊髓外形改变
脊髓空洞症可导致脊髓增粗、变长,呈梭形或哑铃形。
2.空洞形成
在T1WI上,空洞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空洞可局限于脊髓的某一节段,也可累及多个节段。
3.脊髓萎缩
由于长期的空洞形成和神经组织丢失,脊髓可出现萎缩,表现为脊髓直径缩小、信号强度降低。
4.其他异常
可伴有脊髓空洞周围的蛛网膜下腔增宽、脊髓脊膜膨出、Chiari畸形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脊髓空洞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MRI对脊髓空洞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明确空洞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需要与脊髓空洞症鉴别的疾病包括脊髓肿瘤、脊髓炎、脊髓蛛网膜炎等。这些疾病在临床表现和影像学上可能存在相似之处,需要结合病史、体征和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四、治疗
脊髓空洞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病因治疗
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切除肿瘤、纠正脊柱畸形等。
2.对症治疗
针对脊髓空洞症引起的症状进行治疗,如疼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可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法。
3.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脊髓空洞分流术、脊髓栓系松解术等。
总之,脊髓空洞症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是诊断脊髓空洞症的重要方法。对于怀疑脊髓空洞症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