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挫伤怎么引起的
脑挫伤按外力作用方式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类。直接作用包括加速性损伤(如车辆突然启动致头部受冲击)、减速性损伤(如高处坠落头部着地引发对冲性脑挫伤)、挤压性损伤(如头部被夹受挤压);间接作用有传递性损伤(如高处坠落力经脊柱传至颅脑)、挥鞭样损伤(如交通事故颈部剧烈屈伸致脑内组织受损)。此外,儿童颅骨和脑组织发育不完全,头部受伤后即便症状不明显也应及时就医;老年人骨质疏松且多有基础疾病,轻微头部外伤也可能引发严重脑挫伤,受伤后需尽快就医并告知基础疾病情况。
一、外力直接作用
1.加速性损伤:头部处于静止状态时,突然受到外力打击,如交通事故中,车辆突然启动,乘客头部因惯性保持静止,而身体随车辆前行,头部遭受来自外部的冲击力,导致着力点处脑组织损伤,引发脑挫伤。
2.减速性损伤:运动中的头部突然撞击到静止物体,例如人从高处坠落,头部着地,脑组织在颅骨内瞬间产生相对运动,着力点处脑组织首先受到冲击,同时由于惯性作用,着力点对侧的脑组织也会与颅骨内壁发生碰撞,出现对冲性脑挫伤,这在头部外伤中较为常见。
3.挤压性损伤:头部受到两个相对方向的外力挤压,如头部被夹在两个物体之间,颅骨变形,压迫脑组织,造成局部脑挫伤。
二、外力间接作用
1.传递性损伤:暴力作用于身体其他部位,通过脊柱等传导至头部,例如高处坠落时双足或臀部着地,力量经脊柱向上传导至颅脑,引起脑挫伤。
2.挥鞭样损伤:多见于交通事故,当车辆突然加速或减速时,颈部如鞭子挥动般剧烈屈伸,导致脑组织在颅内产生剪切力,损伤脑内神经纤维和血管,进而引发脑挫伤。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颅骨发育尚未完全,脑组织相对脆弱。在日常活动中,家长应加强看护,避免孩子进行危险的攀爬、奔跑等活动,减少头部受伤风险。一旦头部受伤,即便当时症状不明显,也应及时就医检查,因为儿童脑挫伤可能症状出现较晚,容易延误治疗。
2.老年人:老年人骨质较疏松,且多伴有脑血管硬化等基础疾病。轻微的头部外伤在老年人身上也可能引发较严重的脑挫伤。因此,老年人日常活动要注意安全,防止摔倒。若不慎头部受伤,应尽快就医,同时告知医生自身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