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的治疗
高热惊厥的处理包括急救、药物、后续治疗及特殊人群提示。急救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受伤并降温;药物治疗有止惊和退热药物,需依患儿情况选择;后续要查找病因并监测病情;特殊人群方面,低龄患儿发热超38℃应及时就医,有高热惊厥病史的患儿家长要警惕,发热时尽早降温并告知医生病史。
一、急救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及鼻腔分泌物,防止误吸和窒息。这是因为在惊厥发作时,患儿意识丧失,吞咽及咳嗽反射减弱,分泌物易堵塞气道,危及生命。
2.防止受伤:移开周围可能伤害患儿的物品,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但不要强行撬开紧闭的牙关。
3.降温:若患儿体温较高,可解开衣物散热,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起到物理降温作用。
二、药物治疗
1.止惊药物:常用药物如咪达唑仑、苯巴比妥、地西泮等。这些药物能迅速抑制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从而终止惊厥发作。但不同药物的适用年龄及不良反应存在差异,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2.退热药物:当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物。但对于2个月以下婴儿,一般不推荐自行使用退热药物,应及时就医。
三、后续治疗
1.病因治疗:积极寻找引起高热惊厥的原因,如是否存在感染等。若是感染所致,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多采用对症治疗,部分病毒感染可使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
2.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惊厥发作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对于低龄患儿(尤其是6个月至3岁):因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高热惊厥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体温变化,当孩子出现发热时,应积极采取物理降温措施。一旦体温超过38℃,需及时就医,避免因自行用药不当导致不良后果。这是因为低龄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稳定,病情变化快,自行处理可能延误病情。
2.有高热惊厥病史的患儿:其再次发作的风险增加。家长要提高警惕,家中可备一些常用的急救物品。平时要注意孩子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减少感染机会。一旦孩子发热,应尽早采取降温措施,积极就医,并告知医生既往惊厥病史,以便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