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的特点
小儿高热惊厥是指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体温升高时发生的惊厥,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其特点包括年龄小、体温高、发作时间短、发作形式多样、预后良好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抗惊厥治疗和病因治疗。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保暖、加强营养、避免感染、按时接种疫苗等。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防惊厥再次发作。
1.定义
小儿高热惊厥是指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体温升高>=39℃时发生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它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
2.特点
年龄:多见于6个月至5岁的小儿,尤其是3岁以内的婴幼儿。
体温:一般在发热初期或体温快速上升期出现,体温多在38.5℃以上。
发作时间: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数秒至数分钟,少数可长达15分钟。
发作形式:多为全身性发作,可伴有意识丧失、双眼凝视、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四肢抽搐等症状。
预后: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惊厥停止后15分钟内意识恢复正常,不留任何神经系统体征。但部分患儿可能会复发,尤其是有癫痫家族史、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脑损伤等高危因素的患儿。
3.治疗
一般治疗: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立即松解患儿衣领,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咽喉部分泌物,以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同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冷敷、温水擦浴、口服退烧药等,以尽快降低体温。
抗惊厥治疗:如果惊厥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应及时给予抗惊厥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钠、地西泮等。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抗感染、抗病毒、退热等,以防止惊厥再次发作。
4.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感冒、肺炎等,避免体温过高。
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力。
避免感染: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场所,避免与感染者接触,以防感染。
按时接种疫苗:按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5.注意事项
对于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时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防惊厥再次发作。
惊厥发作时,应立即将患儿平卧,解开衣领,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咽喉部分泌物,以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惊厥发作时,不要强行按压患儿的四肢,以免造成骨折或损伤。
惊厥发作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时,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患儿在惊厥发作后,可能会出现嗜睡、精神萎靡等症状,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