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温惊厥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高温惊厥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症,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性或局部肌群抽搐,伴有意识丧失。好发于6个月至5岁的儿童,冬、春季多发,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治疗方法包括物理降温、药物治疗、抗惊厥治疗和病因治疗。预防措施包括及时退热、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休息、加强护理和定期体检。小于3个月的婴儿、有热性惊厥家族史的患儿、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儿和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需要特别注意。
1.什么是小儿高温惊厥?
小儿高温惊厥是指由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的体温升高(腋窝温度≥39℃)时,突然发生的全身性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
2.小儿高温惊厥的症状有哪些?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伴有意识障碍。具体症状包括:
全身性抽搐:表现为四肢、躯干与颜面部骨骼肌非自主的抽动,可出现双侧眼球凝视、斜视、上翻,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甚至大小便失禁。
局部性抽搐:仅局部肌肉或肌群收缩,如单侧肢体抽搐或面部肌肉抽搐等。
发作时间:抽搐通常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5分钟。
发作后:抽搐停止后,患儿可能会进入睡眠状态,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清醒。部分患儿在抽搐后会出现嗜睡、精神萎靡、头痛、呕吐等症状,但这些症状通常会在1~2天内缓解。
3.小儿高温惊厥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年龄:多见于6个月至5岁的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
季节:好发于冬、春季。
感染: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如感冒、扁桃体炎、肺炎等。
4.小儿高温惊厥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物理降温:如使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方法,帮助患儿降低体温。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抗惊厥治疗:如果患儿出现抽搐,应立即给予抗惊厥药物,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等。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抗感染、抗病毒等。
5.小儿高温惊厥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及时退热:当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应及时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感冒、扁桃体炎、肺炎等,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注意休息:患儿在发热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加强护理:保持患儿的口腔清洁,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避免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
定期体检:定期带患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
6.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小于3个月的婴儿:出现发热时,应及时就医,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发生热性惊厥的风险较高。
有热性惊厥家族史的患儿:其发生热性惊厥的风险也较高,家长应更加注意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可能会发展为癫痫,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家长应遵医嘱按时给患儿服药,不得擅自停药或减量。
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儿:如果出现发热,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抗癫痫药物的剂量。
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如脑发育不良、脑积水等,发生热性惊厥的风险也较高,家长应更加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