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巨结肠 什么症状
巨结肠通常指先天性巨结肠,是因直肠或结肠远端肠管持续痉挛、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致肠管失蠕动功能,使粪便淤滞、近端结肠肥厚扩张的小儿常见先天性肠道畸形;其症状包括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腹胀、呕吐、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还可能引发小肠结肠炎;特殊人群方面,儿童需家长密切关注排便及腹部情况、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憋便,出现并发症要及时治疗;老年人要综合考虑身体状况选治疗方法,饮食易消化并适当活动;孕妇因孕期生理变化症状可能加重,治疗需谨慎,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和适量运动,严重时及时就医。
一、巨结肠的定义
巨结肠是一种形态方面的描述,通常指的是先天性巨结肠,它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于近端结肠,致使该肠段肥厚、扩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从发病机制来看,主要是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导致肠管失去正常的蠕动功能,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二、巨结肠的症状
1.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腹胀:正常新生儿多在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而巨结肠患儿胎便排出常延迟,多在生后23天仍无胎便排出,或仅有少量胎便排出,且伴有腹胀。随着年龄增长,便秘症状逐渐加重,可呈进行性加重,数天甚至12周才排便一次,严重者需要使用开塞露、灌肠等方法才能排便。腹胀程度不一,轻者仅腹部稍膨隆,重者腹部明显膨隆,可呈蛙腹状,腹壁紧张发亮,可见静脉怒张,有时可触及肠型及粪块。
2.呕吐、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由于肠内容物长期滞留,导致患儿食欲减退,可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时含有胆汁。长期的营养摄入不足以及消化吸收障碍,可使患儿出现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表现为体重不增、身高增长缓慢、面色苍白、贫血等。
3.小肠结肠炎:这是巨结肠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新生儿期。患儿可出现高热、腹泻、腹胀突然加重,排出大量恶臭的稀便,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对于巨结肠患儿,家长应密切关注其排便情况和腹部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在饮食方面,应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肠道蠕动。同时,要避免孩子养成憋便的习惯。由于儿童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差,若出现并发症,如小肠结肠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及时治疗。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巨结肠可能会加重老年人的不适,影响其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饮食上应注意易消化,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同时,要鼓励老年人适当活动,促进肠道蠕动。
3.孕妇:孕妇患巨结肠时,由于孕期身体生理变化,如子宫增大压迫肠道等,可能会使便秘、腹胀等症状加重。而且在治疗上需要谨慎选择方法,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孕妇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适量运动,如散步等,以缓解便秘症状。若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