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穿刺手术过程
鼻窦炎穿刺手术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上颌窦炎。术前医生会评估患者情况,包括病史、基础疾病及身体耐受性,还会做鼻窦CT检查,进行鼻腔清洁消毒等准备。手术采用局部麻醉,定位下鼻道外侧壁特定穿刺点后穿刺,抽吸并冲洗脓性分泌物,术后压迫止血、使用滴鼻剂。特殊人群中,儿童手术要谨慎且做好安抚,术后密切观察;老年人需控制基础疾病指标,注意休息营养;孕妇尽量避免手术,优先保守治疗;有出血倾向者需纠正凝血功能后手术。
一、鼻窦炎穿刺手术概述
鼻窦炎穿刺手术,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上颌窦炎。通过穿刺上颌窦,将其中的脓性分泌物引流出来,并可进行药物冲洗,以促进炎症消退。
二、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鼻窦炎症状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既往治疗情况等,还要了解患者有无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评估手术耐受性。对于老年患者或身体较为虚弱者,更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
2.影像学检查:通常需进行鼻窦CT检查,清晰显示鼻窦内病变情况,如炎症范围、黏膜增厚程度等,为手术提供准确信息。
3.局部准备:术前对鼻腔进行清洁和消毒,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滴鼻液,减少鼻腔细菌数量,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三、手术过程
1.麻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在鼻腔黏膜表面涂抹或喷雾麻醉药物,如丁卡因,以减轻穿刺时的疼痛。对于儿童或耐受性较差的患者,可能需适当加强麻醉效果,如增加麻醉药物浓度或使用辅助镇静药物,但需严格控制剂量,确保安全。
2.穿刺部位定位:确定穿刺点,通常位于下鼻道外侧壁、距下鼻甲前端11.5cm的下鼻甲附着处稍下的部位。医生通过触诊和鼻内镜观察,精准定位穿刺点。
3.穿刺操作:使用穿刺针,按照预定方向和角度刺入上颌窦。穿刺过程中,医生会感受阻力变化,当穿刺针进入上颌窦时,会有突破感。此时需固定好穿刺针,防止移位。
4.抽吸与冲洗:连接注射器,先抽吸上颌窦内的脓性分泌物,观察分泌物的颜色、性状、量等。然后用生理盐水或含有抗生素的冲洗液进行冲洗,直至冲洗液变清亮。冲洗时要注意压力适中,避免压力过大损伤窦内黏膜。
5.术后处理:穿刺结束后,将穿刺针拔出,用棉球压迫穿刺点止血。鼻腔内可再次使用滴鼻剂,以减轻黏膜肿胀,促进引流。
四、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鼻窦发育尚未完全,手术操作需更加谨慎。由于儿童配合度较差,术前要做好安抚工作,可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孩子解释手术过程,减轻其恐惧心理。术后需密切观察,因儿童表述能力有限,若出现异常哭闹、发热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术前需将血压、血糖等指标控制在合适范围,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3.孕妇:孕妇应尽量避免鼻窦炎穿刺手术,因手术刺激及药物使用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若鼻窦炎症状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优先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如鼻腔生理盐水冲洗等。
4.有出血倾向者:如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疾病的患者,术前需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可能需纠正凝血功能后再行手术,以防止术中及术后出血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