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和副鼻窦炎区别
鼻窦炎和副鼻窦炎本质为同一类疾病,只是“副鼻窦”是鼻窦旧称。二者临床表现几乎无区别,局部症状有鼻塞、流涕、嗅觉障碍、局部疼痛和头痛等,全身症状有全身不适、发热、食欲减退等,儿童及有基础疾病者全身症状更明显。治疗原则和方法基本一致,药物治疗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等,儿童和孕妇用药需谨慎,药物治疗不佳或存在特定情况时可手术,年老体弱、心肺功能差者手术风险高。预防措施相同,包括保持规律作息、加强锻炼、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调整,注意鼻腔护理,积极预防感冒及基础疾病,儿童按时接种疫苗。
一、概念及范围
1.鼻窦炎: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中的一些含气空腔,一共有四对,分别是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鼻窦炎是指这些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可累及一个或多个鼻窦。它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涵盖了所有鼻窦部位发生的炎症。
2.副鼻窦炎:“副鼻窦”是鼻窦的旧称,因此副鼻窦炎实际上就是鼻窦炎,二者本质上是同一类疾病,只是不同时期的命名方式。
二、临床表现差异
从症状表现上看,二者几乎没有区别。
1.局部症状:都有鼻塞,轻重程度不一,主要因鼻黏膜肿胀和分泌物增多导致。流涕,多为脓性或黏脓性,量较多,有时难以擤尽。嗅觉障碍,可表现为嗅觉减退或丧失,多为暂时性,因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堵塞嗅裂区所致。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局部疼痛和头痛,不同鼻窦发炎时疼痛的时间和部位有所差异。如急性上颌窦炎时,晨起时不明显,午后加重,疼痛部位多在面颊部;急性额窦炎则晨起即感头痛,逐渐加重,午后减轻,至晚间全部消失,疼痛部位在额部。
2.全身症状:二者均可出现全身不适、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儿童患者的全身症状通常比成人更明显,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咳嗽等表现。对于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全身症状可能更为严重且持续时间长。
三、治疗方面
由于本质相同,治疗原则和方法也基本一致。
1.药物治疗:都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减充血剂,缓解鼻塞症状,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黏液促排剂,促进鼻窦内黏液排出;抗生素,在明确有细菌感染时使用。儿童用药需谨慎,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孕妇在用药时也需特别注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2.手术治疗: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鼻息肉、解剖结构异常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等。年老体弱、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要进行全面评估。
四、预防措施
无论是鼻窦炎还是副鼻窦炎,预防措施相同。
1.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加强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但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应减少户外活动。戒烟限酒,避免吸入二手烟,减少对鼻腔黏膜的刺激。
2.鼻腔护理:注意鼻腔卫生,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和过敏原。避免用力擤鼻,以免引起鼻窦感染。
3.疾病预防:积极预防感冒,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必要时可接种流感疫苗。对于有过敏性鼻炎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减少鼻窦炎发作的诱因。儿童应按时接种疫苗,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