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护理包含多方面内容,一是隔离护理,让患儿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定期消毒物品;二是发热护理,密切监测体温,超38.5℃或有不适按年龄用退烧药,38.5℃以下且精神好时物理降温;三是口腔护理,饭后温水漱口,可用药物促进溃疡愈合,避免刺激性食物;四是饮食护理,提供清淡易消化食物,鼓励多喝水,采取少食多餐;五是特殊人群护理,低龄儿童和有基础疾病儿童需更密切观察,及时就医;六是病情观察,留意症状变化和精神状态,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一、隔离护理
1.隔离措施: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应让患儿尽量待在家中,减少外出,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防止将病毒传播给他人。一般需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1周。
2.家庭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定期对患儿的玩具、餐具、衣物等进行消毒,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煮沸消毒。
二、发热护理
1.体温监测:密切关注患儿体温变化,每46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当体温超过38.5℃,或虽体温未达38.5℃,但患儿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不适时,可根据患儿年龄和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6个月以上儿童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6个月以下婴儿一般不推荐自行使用退烧药,应及时就医。
2.物理降温:当体温在38.5℃以下,且患儿精神状态较好时,可优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用湿毛巾给患儿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也可使用退热贴。对于小婴儿,不建议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引起酒精中毒。
三、口腔护理
1.清洁口腔:保持口腔清洁,饭后让患儿用温水漱口。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可以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擦拭口腔。
2.缓解疼痛:疱疹性咽峡炎会导致口腔疱疹和溃疡,引起疼痛,影响患儿进食。可以给患儿使用冰硼散、锡类散等药物,促进溃疡愈合,缓解疼痛。同时,避免给患儿食用辛辣、酸、烫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疼痛。
四、饮食护理
1.食物选择: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牛奶、米粥、面条、鸡蛋羹等。鼓励患儿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
2.进食方式:由于口腔疼痛,患儿可能会抗拒进食。家长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强迫进食。对于较小的婴儿,可以适当增加喂奶次数。
五、特殊人群护理
1.低龄儿童:低龄儿童尤其是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家长要更加密切地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体温、呼吸等情况。如果出现精神萎靡、拒食、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对婴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和护理方法。
2.有基础疾病儿童: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后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和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六、病情观察
1.症状变化:除了关注体温和口腔情况外,还要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肢体抖动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就医。
2.精神状态: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睡眠情况和活动能力。如果患儿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等,可能是病情较重的表现,需要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