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以下是关于骨质疏松症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答:
1.骨质疏松症的症状有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
2.绝经后女性、老年人、体型瘦小者、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者、某些疾病患者、低钙饮食、缺乏运动、吸烟、过量饮酒等生活方式的人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3.双能X线吸收法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方法。
4.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5.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疗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疾病、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等。
6.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儿童和青少年、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要注意预防骨质疏松症。
1.骨质疏松症的症状有哪些?
疼痛:患者可有腰背或周身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
骨折:非外伤性或轻微外力即可发生骨折,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2.哪些人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流失加速,绝经后5~10年内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代谢减缓,骨量逐渐减少。
体型瘦小者:骨骼较小的人相对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者:遗传因素可能影响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
某些疾病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低钙饮食、缺乏运动、吸烟、过量饮酒等生活方式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3.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
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方法,能够测量骨密度并评估骨折风险。
医生还会询问个人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等,并进行体格检查,检查是否有身高缩短、脊柱畸形等。
其他检查可能包括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维生素D等,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骨病的原因。
4.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基础治疗:包括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增加骨量和预防骨折。同时,还应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有助于缓解疼痛、增强肌肉力量和提高生活质量。
5.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年轻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多晒太阳,适当运动。
绝经后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雌激素或孕激素。
治疗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6.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孕期和哺乳期需要增加钙的摄入,同时注意晒太阳和适当运动,以预防骨质疏松。
儿童和青少年:保证足够的钙摄入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预防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量逐渐减少,更应注意预防跌倒,避免骨折的发生。
以上是关于骨质疏松症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常见问题解答。如果您怀疑自己或他人有骨质疏松症,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也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