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疱疹性咽喉炎有什么表现
儿童疱疹性咽喉炎症状多样,口腔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破溃后成浅溃疡,常伴有发热,体温程度不一,还会有咽喉不适、烦躁哭闹等表现,病情重者有呕吐、腹泻等症状;不同年龄阶段表现有差异,婴幼儿多烦躁拒食,易高热惊厥,需关注行为并优先物理降温,学龄前期孩子能简单描述不适,家长按需决定是否用药,学龄期儿童可清晰表达症状,体温不高、精神好可先非药物缓解;特殊情况需留意,过敏体质儿童发病时过敏反应可能加重,有慢性疾病的儿童感染后原有病情可能加重,患病期间应保证休息、规律作息、清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刺激性食物。
一、症状表现
1.口腔症状:儿童疱疹性咽喉炎在口腔内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1~2mm,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及悬雍垂上,但不见于齿龈及颊黏膜;水疱破溃会变为浅溃疡,表面覆盖有淡黄色假膜,周围黏膜呈现鲜红色。
2.发热:最常见的全身症状之一,发热程度不一,可表现为低热(体温37.3℃~38℃)、中度发热(体温38.1℃~39℃),部分患儿会出现高热(体温39℃以上),甚至超高热(体温超过41℃)。通常急骤发热甚至反复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在37.3℃~39℃之间),少数患者体温超过38.5℃时可能会出现惊厥。发热一般持续2~4天。
3.咽喉症状:患儿常感觉喉咙发痒、刺痛或灼烧感,由于口腔、咽喉不适,患儿会表现出烦躁、哭闹、流口水等症状。
4.其他症状:小儿主要表现为烦躁、哭闹、流口水。病情较重的患儿可能出现呕吐、腹泻,还有可能出现肌肉疼痛、精神欠佳、呼吸增快等症状。
二、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差异及应对
1.婴幼儿期(0~3岁):此阶段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多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流口水等。家长要更加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如发现进食减少、哭闹不止且安抚无效时,需检查口腔。因婴幼儿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发热时容易出现高热惊厥,当体温超过38.5℃或出现精神萎靡等不适时,需及时就医。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如使用退热贴、温水擦拭身体等,不建议自行使用药物降温。
2.学龄前期(3~6岁):孩子可以简单描述自身咽喉疼痛、口腔不舒服等症状,但可能表述不够准确。家长要引导孩子表达感受,同时观察孩子的体温、饮食和精神状态。若体温升高,可根据孩子舒适度决定是否使用药物降温,当孩子因发热感到明显不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3.学龄期(6~12岁):儿童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症状,如喉咙痛、发热、头痛等。此时家长除了关注症状外,还应鼓励孩子多休息、多喝水。如果孩子体温不超过38.5℃,精神状态良好,可先采用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若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三、特殊情况提示
1.过敏体质儿童:如果儿童本身是过敏体质,在疱疹性咽喉炎发病期间,可能更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加重的情况,比如皮肤瘙痒、皮疹增多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皮肤状况,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
2.有慢性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慢性疾病的儿童,感染疱疹性咽喉炎后可能会导致原有病情加重。这类儿童一旦出现疱疹性咽喉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孩子的病史,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3.生活方式影响:患病期间,儿童身体抵抗力下降,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宜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烫、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口腔和咽喉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