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退行性膝关节炎怎么办
退行性膝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炎,是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的慢性关节病,年龄增长是主因,女性绝经后发病率更高,肥胖、重体力劳动等人群更易患病;症状从早期上下楼梯疼痛、休息缓解,发展到后期持续疼痛、肿胀僵硬、畸形;诊断靠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非药物(生活方式调整、物理治疗、使用支具等)、药物(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关节腔注射药)和手术(关节镜清理术等);康复护理有康复锻炼和日常护理;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女性、肥胖人群、运动员或长期运动人群需注意各自相关事项。
一、认识退行性膝关节炎
退行性膝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年龄增长是主要危险因素,女性在绝经后发病率高于男性。肥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过度运动、有家族遗传史、曾有膝关节外伤史等人群更易患病。
二、症状表现
早期症状多为膝关节疼痛,尤其在上下楼梯、蹲下站起时明显,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发展,疼痛会持续存在,关节会出现肿胀、僵硬,活动时可能有摩擦音或卡顿感。严重时膝关节会出现畸形,如“O”型腿或“X”型腿,影响正常行走。
三、诊断方法
医生一般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评估膝关节的活动度、有无压痛、畸形等。还会借助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来观察关节软骨、骨质的变化,以明确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
四、治疗方法
1.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以减轻膝关节负担。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上下楼梯和蹲位等增加膝关节压力的动作。可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对膝关节负荷较小的运动。老年人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物理治疗: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按摩能放松肌肉,改善关节活动度;针灸也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症状。
支具和辅助器具:使用膝关节支具可稳定关节,减轻疼痛。行走困难时,可借助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炎症和疼痛,缓解症状,但可能有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老年人使用时需谨慎。
软骨保护剂:有助于延缓关节软骨的磨损,促进软骨修复。
关节腔注射药物:如玻璃酸钠,可增加关节液的黏稠度和润滑功能,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
3.手术治疗
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有关节镜清理术、截骨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者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
五、康复与护理
1.康复锻炼:病情缓解后,可进行康复锻炼,如股四头肌力量训练,包括直腿抬高、静蹲等动作,增强膝关节稳定性。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加重损伤。
2.日常护理:注意膝关节保暖,避免受寒。选择合适的鞋子,减轻膝关节压力。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类等,以增强骨质。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较差,治疗时应选择温和、安全的方法。用药需谨慎,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康复锻炼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运动损伤。
2.女性: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加快,更要注重补钙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加重膝关节炎症状。
3.肥胖人群:减轻体重是关键,应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逐步降低体重,减轻膝关节负担。
4.运动员或长期运动人群: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后进行拉伸。避免过度运动,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时间。如出现膝关节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