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处理方法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处理方法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物理降温、药物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及时就医。治疗时需注意避免过度治疗、使用阿司匹林、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加强护理,并及时就医。
一、什么是小儿高热惊厥
小儿高热惊厥是指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体温升高>=39℃时发生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它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高热惊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6个月至5岁的小儿,尤以3岁以下的儿童多见,女孩多于男孩。
二、小儿高热惊厥的处理方法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及时清除口、鼻中的分泌物,以免分泌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物理降温
用温水或酒精擦浴患儿的颈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处,以促进散热。也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患儿的额头、颈部、腋窝等部位,但要注意避免冻伤患儿。
3.药物治疗
(1)地西泮:是控制惊厥发作的首选药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的特点。一般剂量为0.3-0.5mg/k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2)苯巴比妥钠:是惊厥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的特点。一般剂量为15-20mg/kg,静脉滴注,负荷量起效后,再按每小时5mg/kg维持静脉滴注。
(3)咪达唑仑:是一种新型的镇静药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特点。一般剂量为0.1-0.3mg/k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等变化,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直至惊厥停止后2小时。如发现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抽搐不止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5.及时就医
如患儿出现高热惊厥,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在就医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窒息。
三、特殊人群的处理方法
1.3岁以下的儿童
3岁以下的儿童发生高热惊厥的概率较高,且惊厥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引起脑损伤。因此,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一旦出现发热,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并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2.有高热惊厥家族史的儿童
有高热惊厥家族史的儿童发生高热惊厥的概率较高。因此,对于有高热惊厥家族史的儿童,在发热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并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3.患有癫痫的儿童
患有癫痫的儿童发生高热惊厥的概率较高。因此,对于患有癫痫的儿童,在发热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并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同时,应注意避免使用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四、注意事项
1.避免过度治疗
在处理小儿高热惊厥时,应避免过度治疗。如使用退烧药时,应按照体重计算剂量,避免超量使用。同时,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避免因过度治疗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2.避免低龄儿童使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可能会增加瑞氏综合征的风险,因此不建议16岁以下的儿童使用阿司匹林退热。
3.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使用退烧药时,应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过敏、胃肠道反应等。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加强护理
在患儿惊厥停止后,应加强护理,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干燥,勤翻身,防止发生压疮。同时,应注意患儿的饮食,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等。
5.及时就医
如患儿出现高热惊厥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意识不清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