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五个月引产流程
引产包含术前检查、方式选择、操作过程、引产后观察与护理及特殊人群提示等多方面。术前检查有体格检查评估整体健康,实验室检查了解血液、凝血、肝肾功能及传染病情况,超声确定胎儿及胎盘等状况;引产方式有依沙吖啶引产(适用于多数中期引产,操作简便但有不良反应)和水囊引产(适用于特定不适宜前者的孕妇,操作需防感染);操作依不同方式有相应规范步骤;引产后要监测生命体征、宫缩出血及胎盘胎膜娩出情况,做好产后护理;特殊人群方面,有慢性疾病孕妇需稳定指标,多次流产史孕妇要警惕风险,做好后续恢复与避孕。
一、引产术前检查
1.体格检查:包括测量孕妇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全面评估孕妇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体重异常、血压不稳定等情况都可能影响引产过程及孕妇术后恢复。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了解孕妇是否有贫血、感染等血液系统问题。若存在贫血,引产过程中可能因失血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感染可能引发术后并发症。
血型:明确孕妇血型,为可能出现的出血情况做好输血准备,保障输血安全。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评估孕妇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引产时及产后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
肝肾功能:了解肝脏、肾脏代谢及解毒功能,判断孕妇是否存在肝肾功能异常。肝肾功能不全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传染病筛查: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项目检测,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3.超声检查:通过超声确定胎儿大小、胎位、胎盘位置及羊水量等情况。这有助于医生选择合适的引产方式,如胎盘前置等特殊情况需更谨慎处理。
二、引产方式选择
1.依沙吖啶引产:依沙吖啶是一种强力杀菌剂,注入羊膜腔内后,可引起子宫收缩,促使胎儿排出。适用于大多数怀孕中期引产。其操作相对简便,成功率较高。但可能会有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水囊引产:将水囊放置在子宫壁和胎膜之间,注入适量生理盐水,增加宫内压力,诱发宫缩。适用于对依沙吖啶过敏或有肝肾功能不全等不适宜使用依沙吖啶引产的孕妇。不过,水囊引产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操作时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三、引产操作过程
1.依沙吖啶引产:孕妇排空膀胱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腹部皮肤。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经腹壁刺入羊膜腔内,抽出羊水后注入依沙吖啶药液。注射完毕后拔出穿刺针,消毒穿刺部位并覆盖无菌纱布。
2.水囊引产:孕妇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用窥阴器暴露宫颈,再次消毒宫颈及阴道穹窿。将水囊缓慢放入子宫壁与胎膜之间,注入适量生理盐水后,将水囊末端扎紧并置于阴道内。
四、引产后观察与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孕妇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若出现体温升高,可能提示感染;血压下降可能有出血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
2.宫缩及阴道出血观察:观察宫缩强度、频率及持续时间,记录阴道出血量。一般引产后会有规律宫缩,若宫缩过强或过弱,以及阴道出血量过多,超过月经量时,需警惕胎盘残留、软产道损伤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3.胎盘胎膜娩出观察:胎儿娩出后,需密切观察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娩出。若有残留,可能导致产后出血、感染等,多需进行清宫手术。
4.产后护理:引产后孕妇身体虚弱,需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促进身体恢复。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巾及内裤,避免盆浴及性生活1个月,防止感染。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有慢性疾病的孕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引产前需将血压、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水平。因引产过程可能导致血压、血糖波动,加重病情。引产后需继续密切监测相关指标,按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2.多次流产史孕妇:此类孕妇子宫可能存在不同程度损伤,引产过程中子宫破裂、出血风险相对较高。引产前医生会详细评估,引产过程中需更密切观察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产后要注意休息,促进子宫恢复,严格避孕,降低再次流产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