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跟颈椎病的区别
肩周炎和颈椎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肩周炎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多因肩部软组织退变等因素引发,以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通过体格与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有非药物、药物及手术等方式;颈椎病与颈椎退变等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颈部疼痛可放射,一般不影响肩关节活动,也通过相关检查诊断,治疗同样分非药物、药物与手术;老年人恢复慢,儿童青少年要防姿势不良,孕妇避免用药,有基础疾病者治疗需综合考虑病情。
一、定义与病因
1.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好发于50岁左右人群。主要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自限性无菌性炎症,可能与肩部软组织退变、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因素有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体力劳动者多见。
2.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退变致使其周围重要组织(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及椎动脉)受累,呈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因包括颈椎的退行性变、慢性劳损、颈椎先天性椎管狭窄等。长期低头工作、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易患,无明显性别差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中老年人多见。
二、临床表现
1.疼痛特点
肩周炎:疼痛主要局限于肩部,以钝痛、酸痛为主,夜间疼痛加重,可影响睡眠。疼痛在肩关节活动时加剧,尤其是外展、外旋和后伸时。
颈椎病:疼痛部位多在颈部,可放射至肩部、上肢,甚至手指。疼痛性质多样,如刺痛、胀痛、麻木痛等,与颈部姿势改变有关,如长时间低头、突然转头等。
2.活动受限
肩周炎: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各个方向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严重时肩关节僵硬,形如“冻结”。
颈椎病:一般不影响肩关节活动,但可能出现上肢的无力、手指精细动作不灵活等。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能有上肢的放射性疼痛和麻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可出现下肢行走不稳、踩棉花感等。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肩周炎:医生会检查肩关节的活动范围、肌肉力量和压痛部位。如搭肩试验、外旋试验等可呈阳性。
颈椎病:检查颈部的活动度、肌肉紧张度,以及上肢的感觉、肌力和反射等。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等对颈椎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影像学检查
肩周炎: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骨质改变,后期可能有骨质疏松表现。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肩部软组织的病变情况,如肌腱损伤、滑囊炎等。
颈椎病:X线可观察颈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骨质增生等情况。CT能更清晰地显示颈椎的骨性结构,MRI对脊髓、神经根等软组织的病变诊断价值高。
四、治疗方法
1.肩周炎:
非药物治疗:早期可采用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推拿等),同时进行康复锻炼,如爬墙法、划圈法等,以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
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关节镜下松解术。
2.颈椎病:
非药物治疗:改善不良姿势,进行颈部的牵引、按摩、理疗等。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通过颈部的功能锻炼,如米字操等增强颈部肌肉力量。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神经营养药物等缓解症状。脊髓型颈椎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解除神经压迫。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肩周炎和颈椎病的恢复相对较慢。治疗时应避免过度治疗,如按摩力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损伤。同时,要注意预防跌倒,尤其是颈椎病患者,防止因头晕、肢体无力导致意外发生。
2.儿童和青少年:虽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长期低头学习、使用电子设备也可能引发颈椎病。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姿势,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儿童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孕妇:孕妇由于身体生理变化,可能加重肩周炎或颈椎病的症状。治疗时应避免使用药物,可采用物理治疗和适当的运动缓解症状。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
4.患有其他基础疾病者:如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肩周炎和颈椎病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慢,手术治疗需谨慎;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进行颈部按摩等治疗时要注意避免刺激颈部血管,诱发心血管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