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扁平苔癣
扁平苔癣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特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可累及皮肤、黏膜、甲和毛发,好发于中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其发病与免疫、遗传、感染、精神、药物、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包括皮肤多角形紫红色扁平丘疹、黏膜病变、甲异常和毛发改变等。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外用和口服)及物理治疗。不同人群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治疗需谨慎并优先考虑非药物方法;老年人要综合考虑其他疾病用药并加强皮肤保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以权衡利弊使用外用安全药物为主;有基础疾病者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并控制基础病;生活方式不健康者要改变不良习惯缓解压力以促进恢复。
一、扁平苔癣的定义
扁平苔癣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特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可累及皮肤、黏膜、甲和毛发,典型皮肤损害为多角形紫红色扁平丘疹,常有口腔黏膜损害。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人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
二、发病原因
1.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细胞是扁平苔癣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细胞免疫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
2.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遗传因素可能在该病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3.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如丙型肝炎病毒等,可能与扁平苔癣发病相关。
4.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5.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可能引发扁平苔癣样皮疹。
6.其他:内分泌失调、吸烟、酗酒等生活方式因素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典型皮疹为多角形或圆形的扁平丘疹,粟粒至绿豆大小,颜色可为紫红色或暗红色,边界清楚,表面有蜡样光泽,可见白色网状条纹(Wickham纹)。皮疹好发于四肢屈侧,尤其是腕部、踝部和腰部。
2.黏膜表现:常见于口腔黏膜,表现为网状白色条纹、丘疹、斑块、糜烂或溃疡等。还可累及外阴、生殖器、肛周等黏膜部位。
3.甲表现:可出现甲增厚、变薄、纵嵴、甲分裂、甲萎缩等,严重时可导致甲脱落。
4.毛发表现:较为少见,可出现脱发、毛囊性扁平丘疹等。
四、诊断
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进行诊断。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及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
五、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戒烟戒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加强皮肤和黏膜护理,避免搔抓和刺激。
2.药物治疗:包括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口服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3.物理治疗:如光疗(窄谱中波紫外线、准分子激光等),适用于泛发性扁平苔癣或顽固病例。
六、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扁平苔癣相对少见,但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需更加谨慎。应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减少不良刺激。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如外用糖皮质激素应选择弱效制剂,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等。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在治疗扁平苔癣时需综合考虑其他疾病的用药情况,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同时,老年人皮肤较为干燥,应加强皮肤保湿护理,提高皮肤的耐受性。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怀孕期间,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治疗需权衡利弊。尽量避免使用口服药物,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且应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药物。哺乳期妇女用药需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如有必要用药,应咨询医生后决定是否继续哺乳。
4.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扁平苔癣时,要注意药物与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某些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扁平苔癣的病情和治疗效果,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例如,糖尿病患者皮肤愈合能力较差,发生扁平苔癣溃疡时更要加强护理,防止感染。
5.生活方式不健康者:长期吸烟、酗酒、精神压力大的患者,应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吸烟和酗酒可能会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患者应戒烟戒酒。精神压力大的患者可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运动、旅游、心理咨询等,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