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这是一份关于骨折康复训练的指南,康复训练总体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全面性原则;分为早期(术后12周,减轻疼痛肿胀、防萎缩和血栓)、中期(术后26周,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后期(术后6周3个月,恢复关节活动和肢体功能)、恢复期(术后3个月以后,接近正常生活活动)四个阶段,各有不同训练内容;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基础疾病患者康复训练有不同注意事项;康复训练还需遵循医嘱、注意安全、观察身体反应、合理饮食并定期复查。
一、康复训练的总体原则
1.个体化原则: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康复训练方案不同。年轻人身体恢复能力强,可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和进度;老年人则需更温和的训练方式。女性可能在肌肉力量上相对较弱,训练时要注重循序渐进。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康复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伤口愈合情况,训练强度不宜过大。
2.循序渐进原则:康复训练要从简单到复杂,强度从低到高。过早进行高强度训练可能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而训练过晚或强度过低则会影响康复效果。
3.全面性原则:不仅要关注骨折部位的恢复,还要注重全身机能的恢复,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等。
二、康复训练的阶段及内容
1.早期(术后12周)
此阶段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肿胀,预防肌肉萎缩和血栓形成。
患者应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可进行脚趾和踝关节的主动活动,如脚趾的屈伸、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每个动作保持510秒,重复1020次,每天进行34组。
同时,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大腿肌肉绷紧放松,每次收缩保持510秒,重复1020次,每天34组。
2.中期(术后26周)
随着骨折部位初步愈合,训练重点逐渐转向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在医生指导下,可开始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可借助CPM机辅助训练,初始角度根据患者情况设定,每天增加5°10°,每次训练3060分钟,每天12次。
继续加强股四头肌和小腿肌肉的力量训练,可采用直腿抬高训练,将腿伸直抬起,与床面成30°45°,保持510秒,重复1020次,每天34组。
3.后期(术后6周3个月)
此时骨折基本愈合,训练目标是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和肢体功能。
可进行负重训练,从部分负重开始,逐渐增加负重程度。如使用双拐或助行器,逐渐过渡到单拐,最后弃拐行走。
进行平衡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如单腿站立、走平衡木等,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肢体协调性。
4.恢复期(术后3个月以后)
此阶段患者可进行更接近正常生活的活动,但仍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可进行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以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肌肉力量。同时,可进行一些功能性训练,如上下楼梯、蹲起等,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骨骼生长发育快,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康复训练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训练导致骨骺损伤。训练强度和时间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训练过程中要有家长或医护人员的陪同。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骨折愈合时间较长,且可能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康复训练要更加温和、缓慢,避免因训练导致摔倒等意外情况。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给予足够的鼓励和支持。
3.孕妇:孕妇由于身体特殊情况,康复训练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腹部,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同时,要关注孕妇的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训练。
4.有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康复训练时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避免因训练导致低血糖或高血糖。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训练强度,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心脏病患者在训练前要进行心脏功能评估,训练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心率和血压。
四、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1.遵循医嘱:康复训练方案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不得擅自增加或减少训练强度和时间。
2.注意安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骨折部位,避免再次受伤。使用辅助器械时要确保其安全可靠。
3.观察身体反应:训练过程中如出现疼痛、肿胀加重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训练,并告知医生。
4.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骨折愈合。
5.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和康复训练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