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多动症是怎么引起的
小孩多动症的成因包括多方面。遗传因素方面,约75%患儿直系亲属中有相关患者,同卵双胞胎同病率高于异卵双胞胎,多个相关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影响发病;神经生物学因素上,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转运体密度高致其含量减少,且大脑额叶、基底节等脑区结构和功能异常;大脑发育异常表现为灰质、白质发育进程与正常儿童不同,影响相关神经回路;家庭环境因素中,父母关系紧张、教育方式不当会增加患病风险;心理创伤如被虐待、忽视可干扰孩子认知和行为模式;其他因素有母亲孕期不良行为、孩子出生不良事件及接触有害物质等。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积极综合治疗,孕期女性要做好保健,日常生活注意避免孩子接触有害物质。
一、遗传因素
1.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小孩多动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相关研究发现,约75%的多动症患儿其直系亲属中有患多动症或其他精神类疾病者。通过对双胞胎的研究,同卵双胞胎同时患多动症的概率显著高于异卵双胞胎,同卵双胞胎同病率可达75%91%,而异卵双胞胎同病率为32%56%。这表明遗传基因对多动症的发生有较大影响。
2.目前研究发现多个基因与多动症相关,如多巴胺受体基因、多巴胺转运体基因等。这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调节,进而导致多动症的发生。
二、神经生物学因素
1.大脑神经递质失衡是多动症发病的重要神经生物学基础。多动症患儿大脑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多巴胺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大脑的奖赏、认知、运动调节等功能。研究显示,多动症患儿大脑中多巴胺转运体密度较高,导致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的含量减少,影响了神经信号的正常传递。
2.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也与多动症相关。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发现,多动症患儿在额叶、基底节等脑区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额叶在注意力、执行功能等方面起关键作用,该区域发育迟缓或功能异常,可能使患儿难以集中注意力、控制冲动行为。
三、大脑发育异常
1.多动症患儿在大脑发育过程中可能存在延迟或异常。研究表明,多动症患儿大脑的灰质、白质发育进程与正常儿童不同。例如,在额叶、顶叶等区域,多动症患儿的灰质体积在童年期可能小于正常儿童,且灰质成熟的时间延迟。
2.这种大脑发育异常可能影响神经回路的形成和功能,尤其是与注意力、行为控制相关的神经回路,从而引发多动症的症状。
四、家庭环境因素
1.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小孩多动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父母关系紧张、经常争吵甚至离异,家庭氛围压抑,会使孩子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影响其心理和行为发展。研究显示,生活在这种不稳定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患多动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2.父母教育方式不当也可能诱发多动症。如过度溺爱,孩子易养成任性、冲动的性格;而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五、心理创伤
1.早期经历重大心理创伤,如被虐待、忽视等,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增加患多动症的风险。心理创伤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情绪问题,干扰其正常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2.例如,经历过身体虐待的孩子,可能长期处于恐惧、焦虑状态,难以集中注意力,表现出多动不安的行为,以应对内心的不良情绪。
六、其他因素
1.母亲孕期的不良因素,如孕期吸烟、饮酒、感染等,可能影响胎儿大脑发育,增加孩子患多动症的风险。研究发现,孕期母亲吸烟,孩子患多动症的风险可增加23倍。
2.孩子出生时的不良事件,如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窒息等,也与多动症的发生有关。这些情况可能导致大脑缺氧、损伤,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3.接触有害物质,如铅、汞等重金属,可能损害神经系统,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代谢,引发多动症症状。例如,长期接触含铅油漆、玩具等,可能使孩子血铅水平升高,影响大脑功能。
温馨提示:
1.对于家长来说,若发现孩子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疑似多动症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避免自行判断延误治疗。
2.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行为治疗等。同时,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治疗和康复训练。
3.对于孕期女性,要特别注意孕期保健,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预防感染,定期进行产检,确保胎儿健康发育。
4.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生活环境,避免其接触有害物质,保障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