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反复发烧
疱疹性咽峡炎反复发烧的原因主要有病毒感染持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反应以及合并其他感染等,应对措施包括非药物降温(如物理降温、调整环境温度、补充水分)、体温超38.5℃或有不适症状时可考虑药物降温(3个月以上用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可用布洛芬)以及反复发烧超3天等情况及时就医;特殊人群中,低龄儿童护理要更细心、优先物理降温且严格遵医嘱用药,有基础疾病的孩子患病可能加重原有疾病要密切观察并告知医生病史,患病期间孩子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如室内通风、注意卫生、保证睡眠、饮食清淡等。
一、疱疹性咽峡炎反复发烧原因
1.病毒感染: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如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71型等。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体内大量复制并释放毒素,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进而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起发烧。而且病毒在体内不会短时间内被清除,其持续的刺激会使发烧症状反复出现。
2.免疫系统反应:小朋友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当受到病毒感染时,免疫系统会积极“应战”,产生一系列的免疫细胞和炎性介质。这些物质在对抗病毒的同时,也会导致身体发热。由于免疫系统需要一定时间来控制病毒,所以在此期间,发烧就会反复出现。不同年龄的孩子免疫机能不同,低龄儿童免疫系统反应可能相对较弱但病程可能相对较长,高温持续时间和反复情况可能更明显;年龄稍大的孩子免疫系统反应相对较强,但也可能因免疫系统激烈反应而出现反复高热。
3.合并其他感染:孩子在患疱疹性咽峡炎期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合并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如继发细菌感染,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使发烧症状更加顽固和反复。生活方式方面,如孩子患病期间休息不好、饮水不足、不注意个人卫生等,都可能增加合并感染的风险。
二、应对措施
1.非药物降温方法
物理降温:这是优先推荐的方法,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孩子。可以用湿毛巾给孩子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也可以使用退热贴,贴在孩子额头,能帮助局部散热,给孩子相对舒适的感受。
调整环境温度: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在2226℃之间。可以使用空调调节室温,但注意不要让空调风直接对着孩子吹。合适的环境温度有助于孩子身体散热,缓解发烧带来的不适。
补充水分:鼓励孩子多喝水,无论是白开水还是口服补液盐溶液。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同时也能防止因发烧导致的脱水。发烧会使孩子的呼吸和皮肤失水增加,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可能会加重孩子的不适,影响康复进程。
2.药物降温
适用情况: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或者体温未达到38.5℃,但孩子出现明显的烦躁、哭闹、精神萎靡等不适症状时,可以考虑使用药物降温。
年龄限制及用药选择:对于3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对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还可以选择布洛芬。在给孩子使用药物降温时,必须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指导,密切关注孩子的用药反应。
3.就医治疗:如果孩子反复发烧持续超过3天,或者体温超过39℃且经过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都无法有效控制,或者出现精神差、频繁呕吐、呼吸急促、肢体抖动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的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等,评估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可能会给予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如果合并细菌感染)等针对性的治疗。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低龄儿童:03岁的孩子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在护理时要更加细心。在选择降温方法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用药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因为低龄儿童的肝脏和肾脏功能较弱,药物的代谢能力有限,用药不当可能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损害。在孩子患病期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因为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
2.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如果孩子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糖尿病等,患疱疹性咽峡炎后反复发烧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这类孩子在患病期间,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除了关注体温外,还要留意原有疾病的症状是否有加重。在就医时,要及时向医生告知孩子的病史,以便医生综合考虑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生活习惯:在孩子患病期间,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方面,要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咽喉,加重孩子的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