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严重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多数患者症状轻、有自限性、预后好。轻症有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等,严重情况包括高热惊厥、脱水、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呼吸循环衰竭等。儿童、免疫力低下人群、老年人感染后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应对措施有一般治疗(隔离休息、饮食调整、口腔护理)、对症治疗(针对发热和咽痛处理),出现严重情况需送医急救,患病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异常时及时就医。
一、疱疹性咽峡炎的一般情况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和肠道病毒71型。该病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多数患者症状相对较轻,通常在1周左右可自愈,预后良好。
二、疱疹性咽峡炎严重情况分析
1.常见轻症表现
轻症患者一般仅出现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等症状。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在37.3℃39℃之间),部分患者体温可超过38.5℃。咽痛症状在吞咽时会加重,影响患者进食。咽峡部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12mm,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及悬雍垂上,但不见于齿龈及颊黏膜。这些症状通常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损害,通过适当的护理和对症治疗,可逐渐缓解。
2.可能出现的严重情况
高热惊厥:部分患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骤然升高时可能会发生高热惊厥。当体温超过38.5℃时,尤其是体温快速上升阶段,更容易诱发惊厥。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双眼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
脱水:由于患者咽痛明显,进食和饮水减少,加上发热导致水分丢失增加,容易出现脱水症状。轻度脱水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口唇稍干;中度脱水时,患者会出现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变差、眼窝凹陷等;重度脱水则可能危及生命。
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虽然较为少见,但肠道病毒有可能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嗜睡、精神萎靡、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
呼吸、循环衰竭:极少数情况下,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表现为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等,这是非常危急的情况,需要立即进行抢救。
三、不同人群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人群,尤其是17岁儿童。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感染后更容易出现发热、拒食等症状。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体温、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如果孩子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频繁呕吐、肢体抖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和营养,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等。
2.免疫力低下人群
包括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正在接受化疗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这类人群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后,病情可能较重,病程可能会延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也相对较高。在患病期间,除了积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外,还需要关注基础疾病的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3.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后,恢复可能较慢,且容易合并其他感染,如肺部感染等。如果老年人出现疱疹性咽峡炎症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以及是否有呼吸困难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四、应对措施
1.一般治疗
隔离休息:患者应尽量居家隔离2周,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利于身体恢复。
饮食调整: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过热、过冷的食物,以免加重咽痛症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保持口腔和咽喉部湿润。
口腔护理: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可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以清洁口腔,减少细菌滋生。
2.对症治疗
发热:体温在38.5℃以下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湿毛巾敷额头、温水擦浴等。体温超过38.5℃,或因发热导致患者明显不适时,可使用退烧药,儿童用药需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但要注意避免低龄儿童使用可能有风险的药物。
咽痛:可使用咽喉喷雾剂缓解疼痛症状。
3.严重情况的处理
如果患者出现高热惊厥、脱水、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急救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止惊、补液、抗病毒、降低颅内压等。
总体而言,大多数疱疹性咽峡炎患者病情并不严重,但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在患病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