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窦炎怎么引起的
额窦炎的病因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下:病因包括感染因素(细菌感染在急慢性额窦炎中占重要地位,病毒感染多在秋冬季节致额窦开口阻塞,真菌感染多见于特定免疫低下人群)、鼻腔疾病因素(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慢性鼻炎影响额窦引流诱发炎症)、外伤因素(额部外伤和鼻窦手术损伤破坏额窦结构或影响引流引发炎症)、其他因素(过敏反应和气压变化影响额窦通气引流致炎)。特殊人群中,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易感染,家长需注意护理,及时就医;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和鼻腔结构退变增加发病风险,应控制疾病并关注鼻腔健康;孕妇孕期免疫力下降且激素变化致鼻黏膜肿胀,发病后勿自行用药,平时注意鼻腔清洁。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当人体抵抗力下降,如过度疲劳、受凉、淋雨等,鼻腔局部防御功能降低,这些细菌可侵入额窦引发炎症。研究显示,约60%70%的急性额窦炎由细菌感染所致。在慢性额窦炎患者中,细菌感染也占据重要地位,持续的细菌感染可破坏额窦黏膜,导致炎症迁延不愈。
2.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先侵犯鼻腔黏膜,使黏膜肿胀,导致额窦开口阻塞,分泌物引流不畅,进而引发额窦炎。病毒感染多在秋冬季节高发,儿童因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更易受到病毒侵袭而引发额窦炎。
3.真菌感染:较少见,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曲霉菌、毛霉菌等真菌可在额窦内滋生,引起炎症反应。
二、鼻腔疾病因素
1.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鼻中隔一侧或两侧局部突起,可引起鼻腔通气障碍,导致额窦开口附近黏膜肿胀,影响额窦的引流,从而诱发额窦炎。研究表明,鼻中隔偏曲患者中,约30%40%伴有额窦炎。
2.鼻息肉:鼻息肉可阻塞鼻腔和鼻窦开口,阻碍额窦分泌物的排出,使额窦内压力升高,引发炎症。同时,鼻息肉本身的炎症反应也可波及额窦,加重额窦炎的病情。
3.慢性鼻炎:长期的慢性鼻炎可导致鼻黏膜肿胀、鼻甲肥大,影响额窦的通气和引流。慢性鼻炎患者鼻腔黏膜处于持续的炎症状态,炎症介质释放,可蔓延至额窦,增加额窦炎的发病风险。
三、外伤因素
1.额部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撞击等导致额部骨折,骨折碎片可损伤额窦黏膜,破坏额窦的正常结构,使细菌易于侵入,引发感染,进而导致额窦炎。若外伤后处理不当,如清创不彻底,残留的异物或细菌更易诱发炎症。
2.鼻窦手术损伤:鼻窦手术过程中,若损伤额窦开口或额窦黏膜,术后可能出现瘢痕形成、粘连等情况,影响额窦的引流,从而引发额窦炎。例如,鼻内镜鼻窦手术若操作不当,损伤额窦自然开口周围的黏膜,术后额窦炎的发生几率会有所增加。
四、其他因素
1.过敏因素:过敏性鼻炎患者,鼻腔黏膜处于过敏状态,可出现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影响额窦的通气和引流。同时,过敏反应产生的炎症介质可刺激额窦黏膜,引发炎症。有研究指出,过敏性鼻炎患者中,约20%30%会并发额窦炎。
2.气压变化:乘坐飞机、潜水等导致气压变化的活动,可引起额窦内压力与外界气压不平衡,导致额窦黏膜受损,引发炎症。例如,飞机快速上升或下降时,额窦内压力不能及时调整,可能导致黏膜充血、肿胀,增加额窦炎的发病风险。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感染引发额窦炎。家长应注意孩子的生活护理,如勤洗手,减少与感染源的接触;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若孩子出现反复流涕、鼻塞、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因为儿童额窦炎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影响面部骨骼发育,还可能引起中耳炎、腺样体肥大等并发症。
2.老年人:老年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力,增加额窦炎的发病风险。同时,老年人可能存在鼻腔结构的退变,影响额窦的通气和引流。老年人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体检,关注鼻腔健康。若出现额窦炎相关症状,在治疗时需告知医生自己的基础疾病,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3.孕妇:孕妇在孕期免疫力可能有所下降,且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引起鼻黏膜肿胀,增加额窦炎的发病几率。孕妇若出现疑似额窦炎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因为部分治疗额窦炎的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如鼻腔冲洗等非药物治疗措施。孕妇平时应注意保持鼻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缓解鼻腔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