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筋膜炎是什么病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软组织感染疾病,由细菌感染致皮下组织和浅筋膜进行性坏死,肌肉通常不受累,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病因包括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因素及其他不良生活方式和血管病变等。症状有局部红、肿、热、痛,后皮肤坏死发黑伴恶臭,还有全身中毒症状甚至感染性休克。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清创为主,结合抗生素和支持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治疗各有注意事项。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治疗多数可治愈但可能留后遗症,严重者死亡率高。预防需保持皮肤清洁、治疗基础疾病、避免皮肤损伤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坏死性筋膜炎的定义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较少见的、却极其严重的软组织感染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皮下组织、浅筋膜发生进行性坏死,而肌肉通常不受累。其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
二、病因
1.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有时还会出现多种细菌混合感染的情况。这些细菌通常通过皮肤的破损处,如伤口、手术切口、蚊虫叮咬处等侵入人体。
2.自身免疫因素: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艾滋病等疾病,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的人群,自身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并发展为坏死性筋膜炎。
3.其他因素:酗酒、肥胖、静脉注射毒品等不良生活方式,以及下肢静脉曲张、外周血管疾病等血管病变,也会增加坏死性筋膜炎的发病风险。
三、症状
1.局部症状:发病初期,感染部位通常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类似于一般的软组织感染。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加剧,皮肤颜色逐渐变为紫红色,并出现水疱、血疱,严重时皮肤会发生坏死、发黑,伴有恶臭的分泌物。病变部位与正常组织之间的界限通常不清晰,且会迅速向周围组织蔓延。
2.全身症状: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乏力、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发展为感染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尿量减少等,甚至危及生命。
四、诊断
1.临床表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局部皮肤的改变、疼痛程度、全身中毒症状等进行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也会明显升高。此外,还会对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致病菌并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3.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的范围和深度,判断是否存在深部组织的坏死和积液。
五、治疗
1.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坏死性筋膜炎的关键措施。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清创,切除坏死的组织,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以达到控制感染、减少毒素吸收的目的。手术过程中需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直至见到出血的健康组织为止。术后还需要定期进行伤口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2.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未获得药敏结果之前,可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覆盖常见的致病菌。抗生素的使用疗程通常较长,一般需要持续数周,以确保彻底清除感染。
3.支持治疗:患者由于感染和手术创伤,身体消耗较大,需要给予营养支持,包括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同时,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输血、补液等治疗,以纠正休克和改善全身状况。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病情发展可能更为迅速。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做好儿童的心理护理,减轻其恐惧和焦虑情绪。
2.老年人: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身体机能较差,手术耐受性和恢复能力较弱。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老年人的皮肤愈合能力较差,伤口护理需要更加细心。
3.孕妇:孕妇在治疗坏死性筋膜炎时,需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应尽量选择对胎儿安全的抗生素,并在手术过程中采取适当的麻醉方式,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同时,要加强孕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七、预后
坏死性筋膜炎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可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瘢痕和功能障碍。然而,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的患者,死亡率较高。
八、预防
1.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衣物,避免皮肤受到损伤。
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病情,定期进行体检和治疗,提高自身免疫力。
3.避免皮肤损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外伤。如果皮肤出现破损,应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并保持伤口干燥,防止感染。
4.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