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能做手术吗
鼻窦炎患者通常可做手术,但需视情况而定,手术一般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特定解剖结构异常等情况的选择。手术适应症包括慢性鼻窦炎经规范药物治疗36个月以上症状无明显改善、鼻息肉堵塞鼻窦开口且药物无法控制、存在阻碍鼻窦引流的解剖结构异常、鼻窦炎合并眶内或颅内并发症等;手术禁忌症有处于急性感染期、存在严重全身性疾病、未控制的凝血功能障碍、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等。不同人群手术有特殊考虑,儿童手术方式和范围相对保守,老年人需全面评估脏器功能,孕妇尽量优先保守治疗。常见手术方式有鼻内镜手术和传统手术。术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进行药物准备和调整生活方式;术后要做好鼻腔护理、继续药物治疗、避免刺激并定期复查。
一、鼻窦炎是否能做手术
鼻窦炎患者通常可以做手术,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或适合手术治疗。手术一般作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特定解剖结构异常等情况下的选择。
二、手术适应症
1.慢性鼻窦炎: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生素、鼻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36个月以上,症状仍然没有明显改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例如,患者长期存在鼻塞、流涕、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且对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睡眠造成了较大干扰。
2.鼻息肉:鼻息肉堵塞鼻窦开口,导致鼻窦引流不畅,引起反复感染和炎症。即使使用药物治疗,鼻息肉仍然持续增大,药物无法控制病情发展时,需要手术切除鼻息肉,开放鼻窦窦口,恢复鼻窦的正常引流。
3.存在解剖结构异常:先天性的鼻窦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钩突肥大等,阻碍了鼻窦的正常引流,药物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可通过手术纠正解剖结构异常,改善鼻窦的通气和引流。
4.鼻窦炎合并并发症:鼻窦炎引发了眶内或颅内并发症,如眶周蜂窝织炎、眶内脓肿、硬膜外脓肿等,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需要及时进行手术,以去除感染病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三、手术禁忌症
1.急性感染期:处于急性鼻窦炎发作期时,鼻窦内存在大量的细菌感染,此时手术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一般需要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得到控制后再考虑手术。
2.全身性疾病: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未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手术耐受性差,手术风险较高,需要在病情得到稳定控制,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时,才能进行手术。例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高于160/100mmHg,手术中可能会出现出血难以控制的情况;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术后伤口愈合困难,容易发生感染。
3.未控制的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手术中可能会出现大量出血,难以止血,需要先明确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待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后再评估是否可以手术。
4.精神疾病:患者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手术和术后的治疗及护理,需要先对精神疾病进行治疗和控制,待患者能够配合时再考虑手术。
四、不同人群手术的特殊考虑
1.儿童:儿童鼻窦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手术可能会影响鼻窦的正常发育。因此,对于儿童鼻窦炎患者,一般先采取保守治疗。如果必须手术,手术方式和范围会相对保守,尽量减少对鼻窦和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手术前需要全面评估儿童的身体状况和鼻窦发育情况,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恢复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手术前需要对老年人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进行全面评估,调整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术后需要加强护理和监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孕妇:孕妇由于生理状态特殊,手术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在孕期,如果鼻窦炎症状较轻,一般优先采用保守治疗,尽量避免手术。如果病情严重,必须手术时,需要妇产科、耳鼻喉科等多学科会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五、手术方式
1.鼻内镜手术:是目前治疗鼻窦炎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视野清晰等优点。通过鼻内镜可以直接观察鼻窦的内部结构,使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切除病变组织,开放鼻窦窦口,恢复鼻窦的正常引流。
2.传统手术:如鼻窦根治术等,适用于一些复杂的鼻窦病变或鼻内镜手术无法完全解决问题的情况。但传统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目前应用相对较少。
六、术前准备
1.全面评估: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鼻窦CT检查,了解鼻窦的病变范围和解剖结构;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评估身体的一般状况和手术耐受性。
2.药物准备:术前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减轻鼻窦的炎症,减少术中出血。
3.生活调整:患者在术前需要戒烟戒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良好的身体状态迎接手术。
七、术后注意事项
1.鼻腔护理:术后需要定期进行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的鼻腔冲洗液,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和血痂,保持鼻腔清洁,促进伤口愈合。
2.药物治疗:术后需要继续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药物,以控制炎症,预防感染。
3.避免刺激:术后要避免用力擤鼻、挖鼻,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如花粉、灰尘、烟雾等。
4.定期复查: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医生会通过鼻内镜检查了解鼻腔和鼻窦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