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是怎么回事
鼻窦炎展开全面介绍,包括定义(鼻窦黏膜炎症性疾病,分急性和慢性)、病因(感染、过敏、解剖结构异常等)、症状(局部有鼻塞、流涕等,全身症状急慢性有别)、诊断(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药物和手术治疗),还针对不同人群(儿童、老人、孕妇)给出注意事项,并提出增强体质、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鼻腔卫生、及时治疗相关疾病等预防建议。
一、鼻窦炎的定义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骨中的一些含气空腔,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当鼻窦受到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或因过敏、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刺激时,鼻窦黏膜会发生炎症反应,引发鼻窦炎。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鼻窦炎,急性鼻窦炎病程通常在12周以内,症状持续时间较短;慢性鼻窦炎病程则超过12周,病情易反复。
二、鼻窦炎的病因
1.感染因素:病毒感染是急性鼻窦炎的常见原因,如流感病毒、鼻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导致鼻黏膜肿胀,影响鼻窦的引流,进而引发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此外,真菌感染在特定情况下也可引起鼻窦炎,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2.过敏因素:过敏性鼻炎患者由于鼻腔黏膜长期处于过敏状态,会导致鼻黏膜肿胀,影响鼻窦开口的引流,增加鼻窦炎的发病风险。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
3.解剖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等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可阻碍鼻窦的引流,使鼻窦内的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容易滋生细菌,引发炎症。
4.其他因素:如外伤导致鼻窦骨折、异物进入鼻窦、游泳时污水进入鼻窦等,都可能引发鼻窦炎。此外,免疫力低下,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也更容易发生鼻窦炎。生活方式上,过度疲劳、烟酒过度等不良习惯也可能诱发鼻窦炎。
三、鼻窦炎的症状
1.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是由于鼻黏膜肿胀和鼻窦分泌物积聚所致,可为单侧或双侧鼻塞。流涕,多为脓性或黏脓性鼻涕,量较多,有时可伴有血丝。部分患者会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这是由于鼻窦炎症累及嗅觉区域,或鼻黏膜肿胀堵塞嗅裂导致。另外,还常伴有头痛或局部疼痛,不同鼻窦的炎症,头痛的部位和时间有所不同,如急性上颌窦炎时,面颊部疼痛明显,晨起时症状较轻,午后加重;急性额窦炎则表现为晨起时前额部疼痛,逐渐加重,午后减轻,晚间消失。
2.全身症状:急性鼻窦炎患者可伴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儿童患者全身症状通常较成人更明显。慢性鼻窦炎患者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可能会出现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四、鼻窦炎的诊断
1.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症状持续时间、既往病史、过敏史等信息,了解患者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史。
2.体格检查:医生会使用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鼻腔,观察鼻黏膜的颜色、有无肿胀、息肉、分泌物等情况,还会检查鼻窦区域有无压痛。鼻窦区域的压痛检查,如按压上颌窦、额窦等部位,若有明显压痛,提示该鼻窦可能存在炎症。
3.影像学检查:鼻窦CT或MRI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鼻窦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有助于明确鼻窦炎的诊断,判断鼻窦炎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解剖结构异常等。
五、鼻窦炎的治疗
1.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鼻窦炎,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鼻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减充血剂,可减轻鼻黏膜充血肿胀,改善鼻窦引流,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黏液促排剂,可促进鼻窦内的分泌物排出,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抗组胺药,对于伴有过敏性因素的鼻窦炎患者,可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2.手术治疗:对于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鼻内镜手术,通过鼻内镜引导,切除病变组织,开放鼻窦开口,改善鼻窦的引流。
六、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鼻窦炎患者在用药时需特别谨慎,避免使用不适用于儿童的药物。年龄较小的儿童用药剂量需根据年龄和体重严格计算。在进行非药物治疗时,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但要注意操作方法,避免引起呛咳。儿童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家长要注意孩子的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若孩子患有过敏性鼻炎,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鼻窦炎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避免使用可能与基础疾病治疗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老年人的鼻腔黏膜较脆弱,使用鼻腔减充血剂时更要注意使用时间和频率,避免引起鼻腔干燥、出血等不良反应。
3.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处于特殊状态,用药需谨慎,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在治疗鼻窦炎时,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如需使用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或其他不良影响的药物。孕妇还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七、鼻窦炎的预防
1.增强体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从而降低鼻窦炎的发病风险。
2.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要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佩戴口罩,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被罩等。
3.注意鼻腔卫生:养成良好的鼻腔卫生习惯,避免用手挖鼻。可使用生理盐水定期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和过敏原,保持鼻腔通畅。
4.及时治疗相关疾病:积极治疗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避免病情迁延引发鼻窦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