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不是手足口病,二者虽有相似处,但在病原体、临床表现和治疗上存在差异。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中柯萨奇病毒A组是主要病原体,部分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发。但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主要集中在口腔咽峡部,表现为咽腭弓、悬雍垂、扁桃体等部位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破溃后形成浅溃疡,极少出现在手、足、臀部;而手足口病除口腔疱疹外,手、足、臀部、肘部等部位会出现斑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同时,疱疹性咽峡炎通常症状较轻,多有发热、咽痛、食欲减退等,一般1周左右自愈;手足口病多数预后良好,但部分由EV71感染引起的病例,易发展为重症,出现脑膜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由于二者均为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需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发热时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手足口病患者除对症治疗外,重症患者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入住重症监护室治疗。虽然二者病原体有重叠,但抗体不具备交叉保护作用,痊愈后仍可能因感染其他血清型病毒而再次患病,因此日常需做好预防,如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