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疲倦、低热、脾脏肿大、血细胞减少、出血倾向等,病因包括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脾脏疾病等。诊断依靠血常规、肝功能、腹部超声或CT、骨髓穿刺等检查。治疗包括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和脾切除术。
1.全身症状:容易疲倦、乏力,部分患者可有低热。
2.脾脏肿大:多为轻、中度肿大,部分可达脐下。
3.血细胞减少: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
4.出血倾向: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等。
5.其他:部分患者可有肝肿大。
脾功能亢进的原因包括:
1.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伤寒等。
2.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3.血液系统疾病: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4.脾脏疾病:如脾血管瘤、脾囊肿、脾梗死等。
5.其他:如门脉高压、特发性脾功能亢进等。
诊断脾功能亢进主要依靠以下检查:
1.血常规:了解血细胞数量变化。
2.肝功能:评估肝脏功能。
3.腹部超声或CT:了解脾脏大小、形态及有无占位性病变。
4.骨髓穿刺:了解骨髓造血情况。
5.其他检查:如自身抗体检测、病毒学检查等,有助于明确病因。
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方法包括:
1.病因治疗: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抗病毒、免疫抑制、手术切除脾脏等。
2.对症治疗:针对血细胞减少引起的症状进行治疗,如贫血时输注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时输注血小板,出血时止血治疗等。
3.脾切除术:适用于脾脏肿大明显、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脾功能亢进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