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呼吸急促、三凹征)、呻吟、发绀;体征表现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细小湿啰音、胸廓运动减弱;病情起病急,多在出生后26小时内出现症状,2448小时达高峰,72小时后若控制有效症状渐轻、肺功能渐恢复;主要发生于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糖尿病母亲所生新生儿、剖宫产儿等也是高危人群,对高危新生儿应密切观察呼吸,出现症状及时检查治疗,护理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适宜环境、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一、症状表现
1.呼吸困难: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患儿常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可超过60次/分钟,这是机体为了满足氧气需求而做出的代偿反应。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明显的三凹征,即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凹陷,提示呼吸肌用力增加,试图克服肺顺应性降低带来的通气障碍。
2.呻吟:是本病的重要症状之一。患儿呼气时发出呻吟声,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射,通过声门关闭形成呼气末正压,可增加功能残气量,减少肺泡萎陷,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3.发绀:由于肺换气功能障碍,导致血液中氧含量降低,患儿出现皮肤和黏膜青紫,以口唇、甲床等部位明显。发绀程度与缺氧的严重程度相关,是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体征变化
1.呼吸音减弱:由于肺泡广泛萎陷,气体交换减少,听诊时可发现呼吸音明显减弱。
2.啰音:部分患儿可闻及细小的湿啰音,这是由于肺泡内液体渗出所致。
3.胸廓运动减弱:由于肺顺应性降低,胸廓扩张受限,患儿胸廓运动幅度减小。
三、病情进展特点
1.起病急:多数患儿在出生后26小时内出现症状,病情进展迅速。
2.进行性加重:在发病后的2448小时内病情达到高峰,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逐渐加重。
3.恢复期表现:若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一般在72小时后症状逐渐减轻,肺功能逐渐恢复。
四、特殊人群提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发生于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早产儿,其发病率较高。此外,糖尿病母亲所生新生儿、剖宫产儿等也属于高危人群。对于这些高危新生儿,出生后应密切观察其呼吸情况,一旦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