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病人为什么要插胃管
插胃管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具有多方面重要作用:一是减轻胃肠道压力,通过负压吸引引出胃内气体和液体,缓解腹胀、呕吐,对老年人及有胃肠道基础疾病患者尤为重要;二是减少胰液分泌,吸出胃酸间接降低胰液分泌,利于控制病情,对儿童患者病情恢复关键;三是观察病情变化,根据胃液颜色、性质和量调整治疗方案,可及时发现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四是避免误吸,引出胃内容物减少呕吐,降低窒息、肺部感染风险,保护特殊患者呼吸道。同时针对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等特殊人群,插胃管及护理时需采取相应特殊措施。
一、减轻胃肠道压力
急性胰腺炎发作时,胰腺炎症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蠕动减弱,出现肠麻痹和胃肠道积气积液,引起腹胀、呕吐等症状。插胃管可以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将胃内的气体和液体引出体外,从而减轻胃肠道内的压力,缓解腹胀、呕吐等不适。这对于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身体机能较差、耐受力弱的老年人,以及本身就存在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能有效减轻痛苦,避免因胃肠道压力过高引发其他并发症。
二、减少胰液分泌
胃酸进入十二指肠后会刺激胰液分泌,而胰液的大量分泌会进一步加重胰腺的自身消化,使胰腺炎病情恶化。插胃管持续胃肠减压可吸出胃内的胃酸,降低胃酸进入十二指肠的量,从而间接减少胰液的分泌,降低胰酶对胰腺组织的消化作用,有利于控制胰腺炎的病情发展。儿童患者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胰腺功能相对脆弱,减少胰液分泌对于他们病情的恢复更为关键。
三、观察病情变化
通过胃管引出的胃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例如,若引出的胃液为血性,可能提示存在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引出胃液量的多少也能反映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医生可以根据这些观察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通过观察胃液情况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消化道出血并发症,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避免误吸
急性胰腺炎患者常伴有呕吐症状,呕吐物容易误吸入气管,导致窒息、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插胃管可以及时引出胃内的容物,减少呕吐的发生,降低误吸的风险,尤其是对于意识不清、年老体弱、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能有效保护呼吸道,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对于儿童患者,在插胃管操作时要格外轻柔,选择合适型号的胃管,避免损伤儿童娇嫩的鼻腔和食管黏膜。在护理过程中,要固定好胃管,防止儿童自行拔除。对于老年人,由于他们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身体耐受性较差,插胃管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胃肠道反应,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孕妇患者插胃管时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刺激子宫引起宫缩。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插胃管后要注意观察有无鼻腔、口腔出血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