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
早产儿各器官和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仍需要重视早产儿的管理和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一、概述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的活产婴儿。早产儿各器官和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仍需要重视早产儿的管理和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二、临床表现
1.外观特点
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毳毛多。
头相对较大,囟门宽,颅缝可分离。
耳郭软,缺乏软骨,紧贴颅骨。
足底纹理少。
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完全降至阴囊,女婴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
2.呼吸特点
呼吸浅表,节律不规则,常出现呼吸暂停。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3.消化特点
吸吮和吞咽能力弱,胃容量小,易发生呛咳和溢乳。
各种消化酶不足,胆酸分泌少,脂肪消化吸收差。
早产儿容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4.体温调节特点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薄,产热和散热能力差。
环境温度对早产儿体温影响大,容易发生低体温或体温不升。
5.神经系统特点
各种反射不成熟,神经髓鞘形成不全,易出现抽搐。
早产儿的大脑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和脑损伤。
三、治疗
1.保温
早产儿出生后应立即放入暖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日龄和体温,调整暖箱的温度,使体温维持在36.5~37.5℃之间。
2.喂养
早产儿的吸吮和吞咽能力弱,胃容量小,需要采用特殊的喂养方法。
早期喂养可以促进早产儿的胃肠道发育,提高吸吮和吞咽能力。
对于吸吮和吞咽能力差的早产儿,可以采用胃管喂养或静脉营养。
3.呼吸支持
早产儿的呼吸功能不完善,容易发生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对于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需要给予呼吸支持,如机械通气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4.预防感染
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不完善,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
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早产儿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给予预防性的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的发生。
5.密切观察病情
早产儿的病情变化快,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心率、血压等变化。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
四、注意事项
1.定期带早产儿进行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2.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3.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喂养,保证营养摄入。
4.避免带早产儿去人员密集的场所,预防感染。
5.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五、预后
早产儿的预后与胎龄、体重、出生时的情况、有无并发症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出生时情况越差、有并发症的早产儿预后越差。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早产儿管理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是早产儿可能会遗留一些神经系统和发育方面的问题,需要长期随访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