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道炎的治疗方法
反流性食道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如肥胖者减重、抬高床头、避免睡前进食、戒烟戒酒及减少特定食物摄入,特殊人群(孕妇、老年人、儿童)还有各自注意事项;药物治疗有抑酸药(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促胃肠动力药、黏膜保护剂,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手术治疗包括抗反流手术(如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和内镜治疗,特殊人群手术要充分评估;中医治疗可采用针灸、推拿及中药方剂辨证论治,特殊人群接受治疗时要告知医生自身情况。
一、一般治疗
1.调整生活方式:肥胖人群腹压增加会加重反流,应减轻体重,减少脂肪堆积对胃部和食管的压力。床头可抬高1520cm,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夜间反流。避免睡前3小时内进食,防止胃酸分泌增加且平躺时易反流。戒烟戒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加重反流。减少食用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食物,这些食物会松弛食管下括约肌。
2.特殊人群注意:孕妇在孕期因激素变化和子宫增大易患反流性食道炎,要避免长时间站立和仰卧,可选择少食多餐,穿着宽松衣物减轻腹部压力。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除上述注意事项外,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误吸。儿童患者应培养良好饮食习惯,避免睡前吃零食,进食后适当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
二、药物治疗
1.抑酸药: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能抑制胃酸分泌,迅速缓解症状,促进食管黏膜愈合。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适用于轻、中症患者。
2.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可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改善食管蠕动功能、促进胃排空,减少胃内容物食管反流及在食管的暴露时间。
3.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等,能中和胃酸,保护食管黏膜,减轻症状。
4.特殊人群用药注意:儿童用药需严格控制剂量和种类,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要谨慎,选择对胎儿和婴儿影响小的药物。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不良反应,适当调整剂量。
三、手术治疗
1.抗反流手术:如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通过重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来阻止反流。适用于严格内科治疗无效、存在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狭窄)、不愿意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
2.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射频治疗、内镜下注射治疗等,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但内镜治疗有一定复发率,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3.特殊人群手术注意:儿童手术要充分评估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和方式。老年人手术耐受性差,术前要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孕妇手术可能影响胎儿,需多学科会诊权衡利弊后决定。
四、中医治疗
中医可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辅助治疗,如针刺内关、足三里等穴位调节胃肠功能。中药方剂也可辨证论治,但需在正规中医指导下使用,且要注意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特殊人群在接受中医治疗时,要告知医生自身情况,如孕妇要避免使用有活血化瘀等可能影响胎儿药物的穴位和方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