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有呼吸急促(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呼吸频率常超60次/分钟)、呼气呻吟(为保持气道压力、维持肺泡扩张)、三凹征(因肺顺应性降低、气体难入肺,提示病情严重)、发绀(因气体交换障碍、氧含量降低);病情进展会出现呼吸不规则(与呼吸中枢抑制、肺部病变加重有关)、呼吸衰竭(有严重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需紧急呼吸支持);早产儿因肺发育未成熟、活性物质合成不足,发病风险高、病情重且进展快,护理时要注意保暖等,有窒息史、糖尿病母亲所生新生儿等高危人群需加强监测,出现症状应及时检查诊断治疗。
一、典型临床表现
1.呼吸急促: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一般在4060次/分钟,而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呼吸频率可迅速增加,常超过60次/分钟。这是因为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肺泡容易塌陷,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机体为了满足氧需求,只能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来代偿。
2.呼气呻吟:这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患儿在呼气时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呻吟声,这是由于呼气时声门不完全开放,使气体在呼出时产生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其目的是为了在呼气时保持一定的气道压力,防止肺泡进一步塌陷,维持肺泡的扩张状态,以保证气体交换的进行。
3.三凹征:即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这是由于患儿吸气时,胸腔内负压增加,但因肺顺应性降低,气体不能顺利进入肺部,导致胸廓周围组织被负压吸引而出现凹陷。三凹征的出现提示患儿呼吸费力,病情较为严重。
4.发绀:主要表现为口唇、指(趾)端等部位出现青紫颜色。这是由于肺部气体交换障碍,导致血液中氧含量降低,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发绀的程度与缺氧的严重程度相关,轻度缺氧时可能仅表现为口唇轻微发绀,严重缺氧时全身皮肤均可出现明显发绀。
二、病情进展表现
1.呼吸不规则:随着病情的进展,患儿可出现呼吸节律不整齐,表现为呼吸快慢不一、深浅不均,甚至出现呼吸暂停。呼吸不规则的发生与患儿呼吸中枢受到抑制、肺部病变加重等因素有关,是病情恶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2.呼吸衰竭:如果病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儿可发展为呼吸衰竭。此时患儿除了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外,还可出现意识障碍、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血气分析可显示明显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提示患儿呼吸功能严重受损,需要紧急进行呼吸支持治疗。
三、特殊人群情况提示
对于早产儿,由于其肺发育尚未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风险更高,且临床表现可能更为严重,病情进展也更快。在护理早产儿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要特别注意保暖,维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对于有窒息史、糖尿病母亲所生新生儿等高危人群,也需要加强监测,警惕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一旦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