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子宫内膜活检和血液检查等方面。病史采集需关注年龄因素、生活方式及既往病史;妇科检查包括对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及附件的检查;影像学检查有超声检查(分经阴道和经腹部)和磁共振成像;子宫内膜活检常用诊断性刮宫和子宫内膜吸取活检;血液检查包含肿瘤标志物检查及其他血液指标检查,各检查环节对明确病情、评估病情等有重要作用。
一、病史采集
年龄因素:子宫内膜癌多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不同年龄段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不同,围绝经期女性月经紊乱等表现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症状相似,需详细询问月经史,包括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持续时间、经量等;绝经后女性阴道不规则出血是子宫内膜癌常见症状之一,要重点询问出血情况。
生活方式:长期应用雌激素、肥胖(体重指数≥25)、高血压、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相关,需询问患者是否有长期使用雌激素情况、近期体重变化、血压血糖控制情况等。
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妇科疾病史,如子宫内膜增生等,以及家族中是否有妇科肿瘤病史等。
二、妇科检查
外阴、阴道:观察外阴发育、阴毛分布,阴道黏膜情况、有无赘生物等,了解是否存在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外部表现。
宫颈:检查宫颈大小、形态、有无糜烂、赘生物等,排除宫颈病变导致的类似症状。
子宫及附件: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大小、质地、活动度及有无压痛,双侧附件有无肿块等,初步判断子宫及附件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可清晰观察子宫大小、宫腔形态、子宫内膜厚度及回声情况等。一般来说,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常增厚,回声不均匀。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经阴道超声是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能较为准确地发现子宫内膜的异常改变,且不受肥胖等因素过多干扰。
经腹部超声:适用于无性生活或肥胖等经阴道超声检查受限的女性,可观察子宫及附件大致情况,但对子宫内膜的观察清晰度相对经阴道超声稍差。
磁共振成像(MRI):能更精确地判断子宫内膜癌病变范围、肌层浸润深度及是否累及宫颈等,对于术前评估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MRI可多平面成像,对软组织分辨力高,能清晰显示子宫肌层、宫颈间质等结构,有助于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四、子宫内膜活检
诊断性刮宫:是确诊子宫内膜癌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方法。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是否为癌及组织学类型等。操作时需注意全面刮取宫腔及宫颈管组织,以避免漏诊。对于绝经后女性,宫颈管易发生病变,更要注意宫颈管的刮取。
子宫内膜吸取活检:相对诊断性刮宫创伤较小,通过特制的吸取装置获取子宫内膜组织,其阳性率与诊断性刮宫相近,尤其适用于绝经后阴道少量出血患者,可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依从性。
五、血液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癌抗原125(CA125)等,虽然CA125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可有升高,但特异性不高,在早期病例中升高不明显,主要用于监测病情进展、疗效及复发等。例如,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CA125常明显升高,治疗后若CA125水平下降不明显或再次升高,提示可能有肿瘤残留或复发。
其他血液指标:如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有无贫血等情况,肝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全身状况,为治疗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