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炎与食道炎的区别
食管炎又称食道炎,是食管黏膜受刺激或损伤发生炎症改变的疾病,病因包括反流、感染、物理化学刺激等,典型症状有烧心、反流,还可能伴有胸痛、吞咽困难等,诊断方法有内镜检查、食管pH监测、食管压力测定等,治疗手段包括一般治疗(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用药需谨慎、注意改善生活习惯,儿童症状不典型、优先非药物治疗,孕妇避免用影响胎儿的药物、可调整饮食缓解症状。
一、定义区别
1.食管炎:食管炎是指食管黏膜受到刺激或损伤后,发生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的疾病。多种因素都可能引发,如胃酸、胆汁、烈酒、药物、过烫食物等。
2.食道炎:实际上“食道炎”与“食管炎”是同一概念的不同叫法,“食管”是医学上的标准术语,而“食道”是比较通俗的说法,二者本质上指的是同一种疾病。
二、病因方面
1.反流因素:食管炎常见病因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胃酸、胃蛋白酶等会损伤食管黏膜。例如,中老年人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反流情况,引发食管炎。肥胖人群因腹部压力增加,也会使反流风险升高。
2.感染因素:某些病原体感染可导致食管炎,如真菌、病毒等。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易感染真菌性食管炎。
3.物理化学刺激:食用过烫食物、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会直接损伤食管黏膜。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也会刺激食管黏膜,增加患病几率。
三、症状表现
1.典型症状:食管炎患者通常会出现烧心、反流等典型症状。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
2.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胸痛、吞咽困难、吞咽疼痛等症状。胸痛严重时可放射至心前区、后背、肩部等,有时会被误诊为心绞痛。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反复呕吐、喂养困难等。
四、诊断方法
1.内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炎的重要方法,通过内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病变情况,确定炎症的程度和范围,还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2.食管pH监测:用于监测食管内的酸碱度,判断是否存在胃酸反流及反流的程度和时间。
3.食管压力测定:可了解食管的运动功能和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情况,辅助诊断食管炎。
五、治疗手段
1.一般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的基础,包括抬高床头、避免睡前2小时进食、减少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等。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戒烟限酒,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食物等。
2.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黏膜保护剂等。
3.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抗反流手术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肝肾功能可能有所下降,在用药时需谨慎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要注意改善生活习惯,如饭后适当活动,避免立即平卧。
2.儿童:儿童患食管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进食情况、有无哭闹等。治疗时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调整饮食结构。若需用药,要严格遵医嘱,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3.孕妇:孕妇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和子宫增大,容易出现反流情况。在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可通过调整饮食、少量多餐等方式缓解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