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伤性白内障
外伤性白内障是因眼球受钝挫伤、穿通伤、辐射伤、电击伤等外伤,致使晶状体囊膜和皮质受损、晶状体混浊的眼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钝挫伤致囊膜通透性改变、穿通伤直接损伤、辐射伤引起代谢紊乱、电击伤导致代谢障碍和蛋白质凝固;临床表现有视力下降、单眼复视或多视、眩光、色觉异常;诊断需结合外伤史、眼部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治疗上早期可用药物延缓发展,主要靠手术,严重眼内损伤患者可能需先修复再手术;特殊人群中,儿童确诊后应尽早手术并术后弱视训练,老人手术前要控制基础病,特殊职业人群要加强防护、及时就医,有眼部其他病史者需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外伤性白内障的定义
外伤性白内障是由于眼球受到钝挫伤、穿通伤、辐射伤、电击伤等外伤因素,引起晶状体的囊膜和皮质受损,导致晶状体混浊的一种眼病。
二、外伤性白内障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钝挫伤:眼球受到钝性外力打击,如球类撞击、拳头击打等,可使晶状体囊膜通透性改变,房水进入晶状体内,引起晶状体纤维肿胀、变性,导致混浊。
2.穿通伤:眼球被锐器刺破,如刀、针等,可直接损伤晶状体囊膜和皮质,使晶状体皮质与房水接触,迅速发生混浊。
3.辐射伤:长期或大量接触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辐射线,可引起晶状体的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混浊。
4.电击伤:电击可引起晶状体的代谢障碍和蛋白质凝固,导致晶状体混浊。
三、外伤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
1.视力下降:这是外伤性白内障最主要的症状,其下降程度与晶状体混浊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有关。
2.单眼复视或多视:由于晶状体混浊不均匀,光线通过时发生折射和散射,可导致单眼复视或多视。
3.眩光:在强光下,患者可出现眩光现象,影响视觉质量。
4.色觉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色觉异常,如视物变黄等。
四、外伤性白内障的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外伤史,包括外伤的时间、方式、程度等。
2.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等,以明确晶状体混浊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眼部损伤。
3.辅助检查:必要时可进行眼部超声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以进一步了解眼部结构和病变情况。
五、外伤性白内障的治疗
1.药物治疗:早期外伤性白内障,可使用一些药物来延缓晶状体混浊的发展,如谷胱甘肽滴眼液等,但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
2.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的主要方法,当晶状体混浊明显影响视力时,可考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伴有严重眼内损伤的患者,可能需要先进行眼内损伤的修复,待病情稳定后再行白内障手术。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眼球发育尚未成熟,外伤性白内障可能会影响视觉发育,导致弱视。因此,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弱视训练。同时,儿童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前需做好全面的评估和准备。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前需要对这些疾病进行控制,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要注意眼部护理,避免感染。
3.特殊职业人群:对于从事辐射相关职业的人群,应加强防护措施,减少辐射暴露。如发生眼部外伤,应及时就医,密切观察晶状体的变化。
4.有眼部其他病史的人群:如果患者既往有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外伤性白内障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手术前,需要评估原发病对手术的影响,以及手术对原发病的可能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