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
急性胰腺炎的症状、体征、特殊人群表现及注意事项。症状方面,主要有腹痛(常突然发作,程度不一,不同类型和诱因发作情况有别)、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热、低血压或休克(仅见于出血坏死型)、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体征上,轻症腹部体征轻,重症上腹或全腹压痛明显等,还可能出现GreyTurner征、Cullen征等,部分患者有黄疸;特殊人群中,儿童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治疗选药需谨慎;老年人症状不明显,常合并基础疾病,要及时检查并监测;孕妇症状外可能影响胎儿,诊断难,治疗要兼顾母婴安全,且孕期应合理饮食预防。
一、症状
1.腹痛: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常突然发作,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呈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多位于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取弯腰抱膝位可减轻疼痛。水肿型腹痛一般35天缓解;出血坏死型病情发展较快,腹痛持续时间较长。暴饮暴食或饮酒诱发的急性胰腺炎常在餐后12小时起病;胆源性胰腺炎常在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
2.恶心、呕吐及腹胀:起病后多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可混有胆汁,甚至血液,呕吐后腹痛并不减轻。同时伴有腹胀,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3.发热:多数患者有中度以上发热,一般持续35天。若持续发热一周以上不退或逐日升高、白细胞升高,应怀疑有继发感染,如胰腺脓肿等。
4.低血压或休克:仅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有极少数患者休克可突然发生,甚至发生猝死。主要原因为有效血容量不足,缓激肽类物质致周围血管扩张,并发消化道出血。
5.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多有轻重不等的脱水,呕吐频繁者可有代谢性碱中毒。重症者尚有明显脱水与代谢性酸中毒,伴血钾、血镁、血钙降低。
二、体征
1.轻症急性胰腺炎:腹部体征较轻,往往与主诉腹痛程度不十分相符,可有腹胀和肠鸣音减少,无肌紧张和反跳痛。
2.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上腹或全腹压痛明显,并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出现移动性浊音,并发脓肿时可扪及有明显压痛的肿块。少数患者因胰酶、坏死组织及出血沿腹膜间隙与肌层渗入腹壁下,致两侧胁腹部皮肤呈暗灰蓝色,称GreyTurner征;可致脐周围皮肤青紫,称Cullen征。
3.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多在发病后12天出现,常为短暂性阻塞性黄疸,主要由于肿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所致;若黄疸持续不退并加深,应考虑合并胆管结石。
三、特殊人群表现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急性胰腺炎相对少见,但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可能表述不清,常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由于儿童身体发育尚未完全,病情变化较快,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呕吐等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应更加谨慎地选择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反应能力较差,腹痛等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且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急性胰腺炎可能会加重这些基础疾病的病情。因此,对于老年人,一旦怀疑有急性胰腺炎,应及时进行详细检查,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基础疾病的变化。
3.孕妇:孕妇患急性胰腺炎时,除了腹痛、呕吐等症状外,还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增大的子宫可能会掩盖腹部体征,增加诊断难度。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孕妇和胎儿的安全,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孕妇在孕期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进食油腻食物,以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