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弥漫或局限性病变,属妇科常见疑难病及激素依赖性疾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其发病与子宫手术操作不当、激素水平、生殖道阻塞、遗传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有痛经、月经过多、子宫增大、不孕等。诊断方法包括妇科检查、超声检查、MRI检查、血清CA125测定。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子宫切除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介入治疗。特殊人群如育龄期、围绝经期、有子宫手术史的女性各有注意事项。预防措施包括做好计划生育、注意经期卫生、治疗生殖道阻塞疾病、维持激素平衡。
一、子宫腺肌病的定义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属于妇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它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育龄期女性。
二、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
1.子宫手术及操作不当:如剖宫产、人工流产等,可能会促使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增加子宫腺肌病的发病风险。
2.激素水平:雌激素水平过高是重要因素,育龄期女性体内雌激素分泌旺盛,刺激子宫内膜生长,使其容易侵入子宫肌层。
3.生殖道阻塞因素: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导致生殖道阻塞,使经血流出不畅,宫腔压力增加,促使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肌层。
4.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遗传因素可能在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三、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表现
1.痛经: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出现,且进行性加重。疼痛程度不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月经过多: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长期月经过多可能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3.子宫增大:子宫均匀性增大,质地较硬,部分患者可出现压痛。
4.不孕:子宫腺肌病会影响子宫内环境,干扰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或反复流产。
四、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可发现子宫均匀性增大或局限性结节隆起,质地硬,有压痛。
2.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子宫大小、形态及肌层回声,有助于诊断。
3.MRI检查:对于诊断困难的病例,MRI能更准确地显示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4.血清CA125测定:部分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可升高,可作为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五、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及近绝经期患者。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避孕药、孕激素、GnRH-a等,可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疾病。
2.手术治疗:
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切除子宫可根治疾病,但会使患者失去生育能力。
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或年轻患者,可切除病灶,但术后有复发的可能。
3.介入治疗:通过阻断子宫动脉,使异位的子宫内膜坏死、萎缩,达到治疗目的。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也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尽量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应尽早备孕,必要时可借助辅助生殖技术。
2.围绝经期女性:若症状较轻,可采用药物治疗缓解症状,等待绝经后疾病可能自然缓解。若症状严重,可考虑手术治疗。
3.有子宫手术史的女性:术后应注意休息,预防感染,定期复查,以便早期发现子宫腺肌病。
七、子宫腺肌病的预防措施
1.做好计划生育,避免多次人工流产和刮宫。
2.注意经期卫生,避免经期性生活。
3.积极治疗生殖道阻塞性疾病,保持经血通畅。
4.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维持体内激素水平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