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白内障发病原因是什么
外伤性白内障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五种:一是钝挫伤,眼球受钝性物体打击,外力经房水传导冲击晶状体囊膜,改变其通透性,还可能致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儿童和老年人更易因相关意外引发;二是穿通伤,锐器刺入或切割眼球致晶状体囊膜破裂,房水进入破坏晶状体结构,还可能引发眼内感染,机械加工等职业人群及儿童需重点防范;三是辐射伤,长期或大量接触红外线等辐射线破坏晶状体上皮细胞,影响其生长和代谢,放射工作者和中老年人要做好防护;四是电击伤,人体接触高压电流或遭雷电击中,电流的热效应和电化学效应使晶状体蛋白变性凝固,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五是化学伤,酸、碱等化学物质入眼腐蚀刺激眼球组织,破坏晶状体结构,化工行业人员及家庭中都要做好防范。
一、外伤性白内障的发病原因
1.钝挫伤
钝挫伤是指眼球受到钝性物体打击而产生的损伤。当眼球遭受钝挫伤时,外力可通过房水的传导,使晶状体囊膜受到冲击,导致囊膜通透性改变,房水进入晶状体内,引起晶状体纤维肿胀、变性,从而导致白内障的发生。此外,钝挫伤还可能引起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导致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进一步影响晶状体的正常代谢和营养供应,促使白内障形成。例如,在运动中被球类击中眼球、头部受到撞击等情况都可能引发钝挫伤性白内障。年龄较小的儿童眼球较为脆弱,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更容易因意外发生钝挫伤,家长应格外注意对孩子的保护,避免危险运动。老年人晶状体本身弹性下降,钝挫伤后发生白内障的风险也相对较高,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止摔倒等意外情况。
2.穿通伤
穿通伤是指眼球被锐器如刀、针、剪等直接刺入或切割,导致眼球壁和晶状体囊膜破裂。一旦晶状体囊膜破裂,房水会迅速进入晶状体内,破坏晶状体的正常结构和代谢环境,使晶状体蛋白迅速变性、混浊,形成白内障。穿通伤还可能导致眼内感染,炎症反应会进一步加重晶状体的损伤,加速白内障的发展。从事机械加工、木工等职业的人群,由于工作中经常接触锐器,发生穿通伤的几率相对较高,工作时应严格佩戴防护眼镜。儿童好奇心强,喜欢摆弄尖锐物品,家长要妥善保管此类物品,避免孩子因玩耍时发生意外穿通伤。
3.辐射伤
长期或大量接触辐射线,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可对晶状体造成损伤,引发白内障。辐射线能使晶状体的上皮细胞受到破坏,影响晶状体的正常生长和代谢,导致晶状体混浊。例如,长期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就可能因接触过量辐射而发生辐射性白内障。在日常生活中,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紫外线也可能对晶状体产生慢性损伤。中老年人户外活动较多,应注意佩戴太阳镜,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从事相关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好防护装备,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4.电击伤
电击伤通常是由于人体接触高压电流或雷电击中所致。电流通过人体时会产生热效应和电化学效应,对眼球组织包括晶状体造成严重损伤。电击可使晶状体蛋白变性、凝固,从而导致白内障形成。电击伤性白内障一般发展较快,可在短时间内导致视力严重下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避免接触漏电的电器设备。儿童对危险的认知不足,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防止孩子触摸电源插座等危险物品。
5.化学伤
化学物质如酸、碱等进入眼内,会对眼球组织产生强烈的腐蚀和刺激作用。酸可使蛋白质凝固变性,碱则能溶解蛋白质,两者都会破坏晶状体囊膜和晶状体的正常结构,引起晶状体混浊。从事化工行业的人员在工作中如果不慎接触到化学物质,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并及时就医。在家庭中,也要妥善保管化学清洁剂等物品,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发生意外化学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