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脱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脂溢性脱发的成因包括多方面。遗传因素方面,70%-95%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使毛囊对雄激素敏感致脱发。雄激素水平上,睾酮转化为二氢睾酮后与毛囊细胞受体结合,抑制毛囊生长。皮脂分泌异常时,过多皮脂堵塞毛囊、引发炎症。精神因素中,长期精神紧张等干扰毛囊功能。此外,疾病与药物影响激素平衡、营养缺乏影响头发生长、头皮微生物过度繁殖破坏毛囊微环境也会导致脱发。特殊人群如青少年、孕期及产后女性、老年人,因各自生理特点及生活状态,在预防和应对脂溢性脱发时需特别注意相应事项。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脂溢性脱发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约70%-95%的脂溢性脱发患者有家族遗传史,这种遗传模式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遗传易感性。男性若携带相关遗传基因,发病概率相对较高;女性也可能受遗传影响,不过症状可能相对较轻。携带遗传基因的个体,其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在雄激素作用下,毛囊微小化,毛发逐渐变细变软,生长周期缩短,最终导致脱发。
二、雄激素水平
雄激素是引发脂溢性脱发的关键因素。人体内雄激素主要为睾酮,在5α-还原酶作用下可转化为二氢睾酮(DHT)。DHT与毛囊细胞上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后,会抑制毛囊生长,使毛囊逐渐萎缩变小,毛发生长期缩短,休止期延长,头发变得细软、稀疏。男性体内雄激素水平相对较高,因此脂溢性脱发在男性中更为常见。但女性在青春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波动,雄激素相对升高,也可能出现脂溢性脱发。
三、皮脂分泌异常
皮脂腺分泌旺盛,产生过多皮脂,与脂溢性脱发密切相关。头皮油脂分泌过多,可能造成毛囊堵塞,影响毛囊的营养供应,不利于毛发正常生长。同时,皮脂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刺激毛囊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进一步损伤毛囊,加重脱发。生活中,经常食用高糖、高脂肪、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或者长期精神压力大、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都可能导致皮脂腺分泌亢进,促使脂溢性脱发发生发展。
四、精神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因素,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干扰毛囊正常的生理功能。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会释放如皮质醇等激素,这些激素可能影响毛囊细胞的代谢和增殖,使毛囊提前进入休止期,导致脱发。研究发现,精神压力大的人群,脂溢性脱发的发病率较高,且脱发程度可能随精神状态的波动而变化。
五、其他因素
1.疾病与药物: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可能影响体内激素平衡,间接引发脂溢性脱发。此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降压药等,可能存在导致脱发的副作用。
2.营养缺乏:缺乏维生素B族、铁、锌等营养素,可能影响头发生长所需的营养供应,导致头发脆弱易脱落,增加脂溢性脱发风险。
3.头皮微生物:马拉色菌等头皮微生物过度繁殖,可能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头皮,引发炎症,破坏毛囊微环境,进而导致脱发。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学业压力往往较大,易因精神因素引发脂溢性脱发。建议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适当运动缓解压力,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熬夜。饮食上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
2.孕期及产后女性: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大幅波动,产后激素水平迅速下降,都可能诱发脂溢性脱发。孕期应保持心情舒畅,定期产检,关注激素变化。产后注意休息,保证营养摄入,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若脱发严重,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影响哺乳。
3.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衰退,毛囊功能也会逐渐下降。老年人除了可能因遗传、雄激素等因素导致脂溢性脱发外,还可能因营养吸收能力减弱,出现营养缺乏性脱发。建议老年人饮食清淡且富有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若正在服用多种药物,需告知医生脱发情况,排查药物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