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筋膜炎怎么检查
弥漫性筋膜炎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视诊观察皮肤外观及异常表现、触诊感受皮肤硬度弹性压痛及检查肌肉情况)、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测血细胞指标、血沉和C反应蛋白反映炎症活跃程度、自身抗体检测用于鉴别诊断、肌酶谱检测提示肌肉损伤)、影像学检查(X线排除骨骼疾病、超声初步筛查和动态监测、MRI准确显示病变情况)、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金标准”,用于明确诊断和鉴别疾病),同时针对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检查时分别有相应注意事项,如儿童需家长配合、选辐射小的检查,老人考虑身体耐受性,孕妇避免辐射检查。
一、体格检查
1.视诊:医生首先会观察患者的皮肤外观,弥漫性筋膜炎患者的皮肤通常会出现弥漫性肿胀、硬化,颜色可能发红或呈正常肤色,病变多累及四肢、躯干等部位。同时会注意皮肤有无破损、皮疹、色素沉着等异常表现。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在疾病后期出现皮肤的色素改变,这有助于判断病情的进展。
2.触诊:通过触摸病变部位,感受皮肤的硬度、弹性以及有无压痛。弥漫性筋膜炎患者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会有明显的增厚、变硬,质地坚韧,如同木板样,且在触压时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医生还会检查肌肉的力量和活动度,了解是否存在肌肉受累的情况。比如,若肌肉受累,患者在进行肢体活动时可能会出现力量减弱的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部分弥漫性筋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炎症反应。同时,长期患病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会有贫血表现,即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降低。
2.血沉和C反应蛋白:这两项是炎症指标。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升高通常表明体内存在炎症,在弥漫性筋膜炎患者中,这两个指标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升高的程度可以反映炎症的活跃程度。
3.自身抗体检测:检测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自身抗体。虽然弥漫性筋膜炎不是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自身抗体阳性,如抗核抗体低滴度阳性。检测这些自身抗体有助于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4.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如果弥漫性筋膜炎累及肌肉,肌酶谱可能会升高,提示肌肉存在损伤。不过,肌酶升高的程度一般不如多发性肌炎等疾病明显。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对受累部位进行X线摄片,主要用于排除其他骨骼疾病。虽然弥漫性筋膜炎主要累及软组织,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与骨骼病变进行鉴别,如骨肿瘤、骨髓炎等。
2.超声检查: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皮下组织和筋膜的结构。在弥漫性筋膜炎患者中,超声可发现筋膜增厚、回声改变,以及有无积液等情况。它具有无创、便捷的优点,可用于疾病的初步筛查和病情的动态监测。
3.MRI检查:MRI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强,能够更准确地显示筋膜和肌肉的病变范围、程度以及有无炎症渗出等情况。对于判断弥漫性筋膜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手术或穿刺等方法获取病变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诊断弥漫性筋膜炎的“金标准”。病理表现主要为筋膜的增厚、纤维化,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对于一些临床表现不典型或诊断不明确的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同时也可以与其他类似疾病如硬皮病、皮肌炎等进行鉴别。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进行检查时需要家长的配合,在体格检查过程中要安抚好孩子的情绪,避免因哭闹不配合影响检查结果。对于影像学检查,尽量选择对儿童辐射较小的超声检查。在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时,要充分评估手术或穿刺的风险,权衡利弊后再做决定。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在进行检查时要充分考虑身体的耐受性。例如,在进行MRI检查时,要确保老人体内没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等。同时,对于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的老人,在检查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3.孕妇:孕妇进行检查时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辐射的X线和CT检查。超声和MRI检查相对安全,可以作为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进行实验室检查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因为孕期的生理变化可能会影响某些检查指标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