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是什么症状
急性胰腺炎的症状表现、特殊人群的情况及相关提示。症状包括:腹痛,常位于中左上腹甚至全腹,可放射至背部,疼痛剧烈,弯腰抱膝位减轻、进食后加剧,有胆囊结石等病史者症状更明显;恶心、呕吐及腹胀,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甚至胆汁,呕吐后腹痛不缓解,严重者有麻痹性肠梗阻,老年人腹胀更突出;发热,常为中度以上持续35天,持续不退或升高可能有继发感染,儿童发热可能更明显;黄疸,少数患者发病12天出现,多因胰头水肿或合并胆管结石,有肝或胆管疾病者更明显;低血压或休克,重症患者出现,有心血管疾病史者风险更高。特殊人群中,儿童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治疗要注意药物影响;老年人脏器功能衰退、基础病多,治疗要综合考虑;孕妇治疗需多科室协商,关注对胎儿影响,且孕期生理变化可能掩盖症状。
一、腹痛
1.疼痛位置: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常位于中左上腹甚至全腹,部分患者的疼痛会向背部放射。这是因为胰腺位于上腹部偏左的位置,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和神经,引发该部位疼痛,且胰腺的神经与背部神经有一定关联,所以疼痛会放射至背部。
2.疼痛性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疼痛较为剧烈,呈持续性,患者通常难以忍受。这种疼痛程度与胰腺炎症的程度、渗出物对周围组织的刺激等因素有关。
3.影响因素:弯腰抱膝位可减轻疼痛,而进食后疼痛可能会加剧。弯腰抱膝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胰腺周围组织的张力,缓解对神经的刺激;进食后会刺激胰液分泌,增加胰腺负担,从而使疼痛加重。对于本身有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病史的患者,由于结石可能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诱发胰腺炎,腹痛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二、恶心、呕吐及腹胀
1.恶心呕吐特点:多数患者起病后即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吐出胆汁。这是因为胰腺炎症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反射性呕吐。呕吐后腹痛并不缓解,这与一般胃肠道疾病呕吐后症状减轻不同,是急性胰腺炎的一个特点。
2.腹胀情况:腹胀程度不一,严重者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表现为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这是由于胰腺炎症渗出物刺激腹腔神经丛,导致肠管蠕动减慢甚至停止,气体和液体在肠道内积聚,引起腹胀。老年人胃肠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发生急性胰腺炎时,腹胀症状可能更为突出,恢复也相对较慢。
三、发热
1.发热程度:发热常为中度以上发热,持续35天。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反应,胰腺炎症会激活免疫系统,释放炎症介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起发热。
2.特殊情况:若持续发热一周以上不退或逐日升高、伴有白细胞升高,应考虑有继发感染,如胰腺脓肿或胆道感染等。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发生急性胰腺炎时,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并发症,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
四、黄疸
1.发生机制: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一般较轻,多在发病后12天出现。黄疸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胰头水肿压迫胆总管,导致胆汁排泄不畅,胆红素反流入血所致。也可能与合并胆管结石有关,结石阻塞胆管,引起胆汁淤积。
2.影响因素:对于本身有肝脏疾病或胆管疾病的患者,黄疸症状可能会更明显,持续时间也可能更长。
五、低血压或休克
1.症状表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低血压或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皮肤苍白、湿冷等。这是由于胰腺炎症大量渗出,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同时炎症介质的释放引起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进一步加重血容量不足。
2.高危人群: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发生低血压或休克的风险更高,且耐受性更差,更容易出现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如心肌缺血、脑供血不足等情况,预后可能更差。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发生急性胰腺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误诊。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如出现腹痛、呕吐等不适,应及时就医。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
2.老年人:老年人脏器功能衰退,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急性胰腺炎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导致病情更为复杂。在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
3.孕妇:孕妇发生急性胰腺炎时,不仅要考虑疾病对孕妇本身的影响,还要关注对胎儿的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妇产科和消化内科医生共同协商,权衡利弊,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同时,孕妇在孕期身体生理变化较大,如子宫增大可能会掩盖部分症状,需要更加仔细地观察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