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软化症有什么症状呢
髌骨软化症主要症状包括疼痛(多在膝关节前方髌骨周围,初期活动后出现、休息缓解,后期加重影响日常及睡眠,因软骨磨损神经暴露及炎性介质刺激所致)、肿胀(轻时膝关节周围轻度饱满,重时肿胀明显,由炎症致滑膜分泌增加及局部出血积聚引起)、膝关节活动受限(屈伸范围减小、有卡顿感,因关节面不平整及疼痛肿胀)、打软腿(行走或上下楼梯时膝关节突然无力,因肌肉力量下降及神经受干扰)、摩擦感或摩擦音(屈伸时髌骨下方有砂纸摩擦感及“沙沙”“咔咔”声,因软骨磨损表面粗糙),同时针对老年人、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肥胖人群、有膝关节外伤或疾病史人群给出了相应注意事项。
一、疼痛
1.疼痛部位:多位于膝关节前方,尤其是髌骨周围,患者常能明确指出疼痛位置就在髌骨下方或内侧、外侧缘。
2.疼痛特点:初期疼痛程度相对较轻,多在长时间行走、上下楼梯、蹲起等膝关节屈伸活动较多的情况下出现,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会逐渐加重,甚至在日常活动如平地行走时也会发作。部分患者在夜间休息时也会因疼痛影响睡眠。
3.疼痛机制:由于髌骨软骨面磨损,其下的神经末梢暴露,当受到刺激,如屈伸膝关节时髌骨与股骨髁之间的压力变化,就会产生疼痛感觉。同时,磨损产生的炎性介质也会刺激周围组织,加重疼痛。
二、肿胀
1.肿胀表现:膝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轻者可能仅表现为膝关节周围轻度的饱满感,用手触摸时能感觉到与正常侧稍有差异;重者膝关节肿胀明显,皮肤发亮,有时可见皮肤表面静脉扩张。
2.肿胀原因:一方面,髌骨软骨损伤后,局部会产生无菌性炎症,炎症刺激会导致滑膜分泌增加,关节液增多,从而引起关节肿胀。另一方面,损伤导致的局部出血,若未及时吸收,也会积聚在关节腔内,加重肿胀。
三、膝关节活动受限
1.活动受限情况: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可能会减小,在屈伸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卡顿感,就像膝关节突然“别住”,需要稍微活动一下才能继续屈伸。严重时,患者无法完全下蹲,上下楼梯也变得困难,甚至不能进行跑步、跳跃等剧烈运动。
2.受限机制:由于髌骨软骨磨损,关节面不平整,在屈伸膝关节时,髌骨与股骨髁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影响了关节的正常滑动,导致活动受限。同时,疼痛和肿胀也会使患者因惧怕疼痛而主动减少膝关节活动,进一步加重活动受限。
四、打软腿
1.打软腿现象:患者在行走或上下楼梯过程中,膝关节会突然出现无力感,感觉腿部发软,好像要跪倒一样,但这种情况一般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短暂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2.产生原因:髌骨软化症导致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如股四头肌)因疼痛或长期废用出现力量下降,当肌肉不能有效地控制膝关节稳定时,在受力情况下就容易出现打软腿现象。此外,关节内的病变刺激神经,干扰了神经对肌肉的正常支配,也可能导致肌肉反应异常,引起打软腿。
五、摩擦感或摩擦音
1.摩擦表现:患者在屈伸膝关节时,可感觉到髌骨下方有摩擦感,类似于砂纸摩擦的感觉,同时可能会听到“沙沙”“咔咔”等摩擦音。这种摩擦感和摩擦音在活动膝关节时较为明显,有时甚至不用手触摸,旁人也能听到。
2.产生原理:由于髌骨软骨磨损,软骨表面变得粗糙,当髌骨在股骨髁上滑动时,粗糙的软骨面相互摩擦,就产生了摩擦感和摩擦音。随着病情发展,软骨进一步损伤,摩擦感和摩擦音可能会更加明显。
温馨提示:
1.对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本身关节功能有所衰退,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等问题,一旦出现上述类似髌骨软化症的症状,应更加重视,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较弱,药物代谢可能受到影响。同时,在康复锻炼时,应选择较为温和的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对关节造成进一步损伤。
2.对于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这类人群日常运动量较大,膝关节承受的压力也较大,更容易患髌骨软化症。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减少运动量,避免进行加重膝关节负担的运动,如长时间的跑步、深蹲等。在症状缓解后,也应逐渐恢复运动,且要做好热身和拉伸,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以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预防疾病复发。
3.对于肥胖人群:肥胖会增加膝关节的负重,加重髌骨软化症的病情。因此,肥胖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的有氧运动来减轻体重,以减轻膝关节的压力,促进病情恢复。
4.对于有膝关节外伤史或其他膝关节疾病史的人群:这些人群膝关节本身就较为脆弱,发生髌骨软化症的风险更高。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以便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