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及后果
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后果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症状方面,主要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休克等,不同诱因导致的发病时间有别,呕吐后腹痛不减轻是其与其他胃肠疾病呕吐的重要区别。后果包含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局部有胰腺脓肿、假性囊肿;全身有MODS、感染、慢性胰腺炎、代谢紊乱等。特殊人群中,儿童病情可能更凶险,家长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有严重并发症,需及时住院监测;孕妇病情复杂,要多学科团队制定方案减少对胎儿影响;有胆道疾病、高脂血症、酗酒等病史人群是高危人群,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降低发病风险,有既往病史者复发时需及时就医。
一、急性胰腺炎的症状
1.腹痛:是急性胰腺炎最主要的症状,通常突然发作,疼痛程度轻重不一。疼痛部位多位于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疼痛性质可为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一般呈持续性,可阵发性加剧。饮酒诱发的急性胰腺炎常在饱餐或饮酒后1-2小时发病;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常在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
2.恶心、呕吐:多数患者起病后即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者可吐出胆汁。呕吐后腹痛并不减轻,这是与其他胃肠道疾病导致呕吐的重要区别。
3.发热:多数患者有中度以上发热,一般持续3-5天。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逐渐升高,可能提示有继发感染,如胰腺脓肿等。
4.黄疸: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多因胰头水肿压迫胆总管或胆总管结石引起。黄疸一般在发病后1-2天出现,可逐渐加深,随着病情好转而消退。
5.休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休克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皮肤苍白、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休克的发生与有效血容量不足、胰腺坏死释放心肌抑制因子导致心肌收缩不良等因素有关。
6.其他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腹胀、肠麻痹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少尿或无尿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
二、急性胰腺炎的后果
1.局部并发症
胰腺脓肿:多在急性胰腺炎起病2-3周后,因胰腺及胰周坏死组织继发感染而形成脓肿。患者表现为高热、腹痛、上腹部肿块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胰腺假性囊肿:常在急性胰腺炎起病4周后形成,由胰液和液化的坏死组织在胰腺内或其周围包裹形成。较小的假性囊肿可能无明显症状,较大的假性囊肿可压迫周围组织,引起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少数情况下可发生破裂、出血等并发症。
2.全身并发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急性胰腺炎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可累及多个器官,如肺、肾、肝、心脏等。常见的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等;急性肾衰竭,出现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等;心功能衰竭,表现为心悸、气促、水肿等。MODS的发生与胰腺坏死组织释放的大量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有关,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感染:由于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感染可加重病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难度。
慢性胰腺炎: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可逐渐演变为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可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引起消化不良、脂肪泻等症状;内分泌功能受损可导致糖尿病。
代谢紊乱: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血糖升高、血脂异常、血钙降低等代谢紊乱。血糖升高主要与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有关;血钙降低与脂肪组织坏死分解出的脂肪酸与钙结合形成钙皂有关,低钙血症可引起手足抽搐等症状。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急性胰腺炎相对少见,但病情可能更为凶险。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如出现腹痛、呕吐等不适,应及时就医。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同时,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对疾病的耐受性差,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生急性胰腺炎后更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老年人一旦怀疑患有急性胰腺炎,应及时住院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各器官功能变化。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3.孕妇:孕妇患急性胰腺炎的风险相对增加,且病情较为复杂。一方面,急性胰腺炎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早产、流产等不良结局;另一方面,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一旦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应立即就医,多学科团队(妇产科、外科、内科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在保证孕妇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4.有特殊病史人群:有胆道疾病(如胆结石、胆囊炎)、高脂血症、酗酒等病史的人群,是急性胰腺炎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定期体检,发现胆结石及时处理;控制血脂水平,避免高脂饮食;戒酒等,以降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风险。如果既往有急性胰腺炎病史,再次出现腹痛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胰腺炎复发,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