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晚期表现
乳腺癌晚期表现多样,局部表现有乳房肿块(质地硬、活动差、致乳房外形改变)、皮肤改变(橘皮样、溃疡、卫星结节)、乳头改变(回缩、溢液);淋巴转移表现为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远处转移表现包括肺转移(咳嗽、咯血等)、骨转移(骨痛、骨折)、肝转移(肝区痛、黄疸等)、脑转移(头痛、呕吐等);全身症状有消瘦、乏力、发热。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老年患者要评估身体状况选合适治疗方案并加强护理;年轻患者要考虑生育功能及给予心理支持;有基础疾病患者治疗时要控制基础疾病;生活方式不健康患者要改善生活方式以提高抵抗力。
一、局部表现
1.乳房肿块:乳腺癌晚期时,乳房内肿块通常较大,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活动度差。肿块可逐渐增大,侵犯周围组织,导致乳房外形改变,如乳房局部隆起、皮肤凹陷等。这是因为癌细胞不断增殖,破坏了正常的乳腺组织和结构。
2.皮肤改变:皮肤可能出现多种改变,如橘皮样改变,这是由于癌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导致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皮肤水肿,毛囊处凹陷形成类似橘皮的外观;还可能出现皮肤溃疡,是肿瘤侵犯皮肤导致皮肤破溃、坏死,形成溃疡,容易合并感染,有异味和分泌物。此外,皮肤还可能出现卫星结节,是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筋膜浸润到皮肤形成的多个小结节,多位于原发灶周围。
3.乳头改变:乳头可能回缩、凹陷,这是因为肿瘤侵犯乳头下方的组织,牵拉乳头所致。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乳头溢液,溢液的颜色可为血性、浆液性或水样等,这是由于肿瘤侵犯乳腺导管,导致导管内液体渗出。
二、淋巴转移表现
1.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腋窝淋巴结。晚期时,腋窝可触及多个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可相互融合,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差。肿大的淋巴结可压迫周围组织,引起上肢水肿、疼痛等症状。这是因为癌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并在其中生长繁殖。
2.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当病情进一步发展,癌细胞可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表现为锁骨上窝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提示病情较晚,预后相对较差。
三、远处转移表现
1.肺转移:可出现咳嗽、咯血、胸痛、气短等症状。咳嗽可为刺激性干咳,咯血可能为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胸痛的程度和性质不一,可为隐痛、钝痛或刺痛。气短是由于肺部转移灶影响了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
2.骨转移:常见于脊柱、骨盆、肋骨等部位,可引起骨痛,疼痛程度逐渐加重,活动时加剧。骨转移还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轻微外力作用即可引起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因为癌细胞破坏了骨组织的结构和稳定性。
3.肝转移:可出现肝区疼痛、腹胀、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胀痛,是由于肿瘤增大牵拉肝包膜所致。腹胀是由于肝脏转移灶影响了肝脏的正常功能,导致消化功能紊乱。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受损或胆管受压,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皮肤和巩膜黄染。
4.脑转移: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癫痫发作等症状。头痛通常较为剧烈,呈进行性加重,呕吐多为喷射性,与颅内压升高有关。视力障碍可能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是由于肿瘤压迫视神经或影响了脑部的视觉中枢。肢体活动障碍和癫痫发作是由于肿瘤侵犯了脑部的运动中枢或神经组织。
四、全身症状
1.消瘦:晚期乳腺癌患者由于肿瘤消耗大量能量,加上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等因素,导致身体营养摄入不足,体重逐渐减轻,出现消瘦症状。消瘦会使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
2.乏力:患者常感到极度疲倦、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与肿瘤代谢产物的影响、身体营养状况差以及贫血等因素有关。
3.发热:可能是由于肿瘤组织释放的致热物质引起的肿瘤热,也可能是合并感染导致的发热。发热程度不一,可为低热或高热,持续时间较长,不易缓解。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对晚期乳腺癌的耐受性更低。在出现上述晚期表现时,可能无法承受较为激进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和护理,预防跌倒、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2.年轻患者:年轻患者可能面临生育、家庭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治疗前,要充分考虑治疗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可与医生讨论生育力保存的方法。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其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3.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晚期乳腺癌的表现可能更加复杂,治疗也更为棘手。在治疗乳腺癌的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避免基础疾病的恶化影响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心脏功能等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4.生活方式不健康患者: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对于此类患者,要鼓励其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以提高身体抵抗力,缓解病情进展。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