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的临床表现
慢性腹泻的症状及相关注意事项如下:症状上,一是排便次数增加,每天可达3次以上且持续超4周,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老年人增加相对不剧烈,儿童增加明显,长期久坐人群初期难察觉,有肠道手术史患者情况复杂;二是粪便性状改变,包括稀便(感染性因素多为水样便,老年人、儿童、长期饮酒者、炎症性肠病患者易出现)、脂肪泻(常见于胰腺、肝胆疾病,肥胖人群、胆囊切除者易出现)、黏液便或脓血便(见于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老年人、儿童、长期精神压力大者、肠道肿瘤患者易出现);三是伴随症状,有腹痛(女性经期、儿童、长期饮食不规律者、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不同表现)、腹胀(老年人、常食产气食物者、肝硬化患者明显)、消瘦乏力(老年人、儿童、过度劳累者、糖尿病患者症状更突出)、发热(儿童、免疫力低下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者有不同情况)。温馨提示各人群需关注相应问题,如家属关注老人异常、家长给儿童补液、女性经期保暖、不健康生活方式人群调整生活方式、有相关病史患者定期复查等。
一、排便次数增加
慢性腹泻患者排便次数明显多于正常,通常每天可达3次以上,且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超过4周。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慢性腹泻时排便次数的增加可能相对不那么剧烈,但仍会较其平时的排便习惯有明显改变。儿童的肠道较为敏感,慢性腹泻时排便次数可能增加更为明显,甚至可达每天510次。而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肠道蠕动本身可能就较慢,发生慢性腹泻时,排便次数的变化可能在初期不太容易被察觉。有肠道手术病史的患者,由于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排便次数增加的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和难以预测。
二、粪便性状改变
1.稀便:粪便质地变稀,不成形,可呈糊状或水样。在一些感染性因素导致的慢性腹泻中,如细菌、病毒感染,粪便多为水样便。老年人由于肠道黏膜萎缩,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稀便。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慢性腹泻时稀便的情况也较为常见。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酒精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分泌增多,从而出现稀便。有炎症性肠病病史的患者,稀便可能会伴有黏液、脓血等。
2.脂肪泻:粪便中含有过多的脂肪,外观油腻,可漂浮于水面,且具有恶臭。这种情况常见于胰腺疾病、肝胆疾病等导致的消化吸收不良。对于肥胖人群,本身脂肪代谢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发生脂肪泻时可能会加重病情。患有胆囊切除手术史的患者,由于胆汁排泄和储存功能改变,脂肪消化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脂肪泻。
3.黏液便或脓血便:粪便中带有黏液或脓血,常见于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肠道感染,从而出现黏液便或脓血便。儿童如果发生细菌性痢疾等肠道感染,也会出现黏液脓血便。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可能会影响肠道的神经调节,导致肠道炎症,出现黏液便。有肠道肿瘤病史的患者,黏液便或脓血便可能是病情复发或进展的表现。
三、伴随症状
1.腹痛:多数慢性腹泻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对于女性而言,在月经期发生慢性腹泻时,腹痛可能会加重。儿童由于无法准确表达腹痛的程度和部位,可能会表现为哭闹不安。长期饮食不规律的人群,胃肠道容易受到刺激,腹痛的发生频率可能更高。有肠易激综合征病史的患者,腹痛通常在排便后可缓解。
2.腹胀:患者自觉腹部胀满不适,可伴有肠鸣音亢进。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气体排出不畅,腹胀的症状可能更为明显。经常食用高纤维食物、产气食物的人群,肠道产气增多,腹胀会加重。患有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胃肠道淤血,也容易出现腹胀。
3.消瘦、乏力:长期慢性腹泻会导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患者可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老年人本身身体储备能量有限,消瘦和乏力的症状可能会更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体机能。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慢性腹泻导致的消瘦和乏力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长期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的人群,身体抵抗力下降,在慢性腹泻时消瘦和乏力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本身存在代谢紊乱,慢性腹泻导致的消瘦和乏力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血糖的不稳定。
4.发热:部分慢性腹泻患者可伴有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之间,常见于感染性腹泻、炎症性肠病等。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发热的情况可能更为明显和频繁。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发热可能是慢性腹泻合并感染的重要表现,且体温可能较高,病情也更为严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发热时可能症状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
温馨提示: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慢性腹泻可能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家属应密切关注老人的精神状态、尿量等,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儿童慢性腹泻时容易出现脱水,家长要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适当给予口服补液盐。女性在月经期发生慢性腹泻,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食用生冷食物。长期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如久坐、饮酒、精神压力大等,应及时调整生活方式,以改善肠道功能。有肠道手术、肝脏疾病、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慢性腹泻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定期复查,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