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成因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该细菌能在胃内酸性环境定植,损伤胃黏膜保护机制,儿童和老年人感染后更易发病;二是药物因素,非甾体抗炎药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合成,其他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等也会刺激损伤胃黏膜,特殊人群更易因药物致胃黏膜损伤;三是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酗酒、暴饮暴食、食用刺激性食物会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或间接损伤,不同年龄段人群受影响程度不同;四是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职场人士、学生、老年人和儿童等长期处于精神应激状态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五是其他因素,包括胆汁反流、自身免疫因素和遗传因素,分别因破坏胃黏膜屏障、免疫系统攻击胃黏膜细胞、基因缺陷使胃黏膜易受致病因素影响导致发病。
一、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细菌呈螺旋形或S形、弧形,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能够在胃内酸性环境中定植。它凭借其螺旋形结构容易钻透胃黏膜,损伤胃黏膜的保护机制。研究表明,多数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可检测到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它会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为其生存创造适宜的环境,同时氨也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此外,幽门螺杆菌还能释放空泡毒素等有毒物质,直接破坏胃黏膜细胞。对于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共用餐具、不注意饮食卫生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较高。在年龄方面,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而老年人的胃黏膜本身处于退行性变化状态,感染后更易发展为慢性糜烂性胃炎。
二、药物因素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许多人因各种疼痛或疾病需要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会抑制胃黏膜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它可以促进胃黏膜血液循环、增加黏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当前列腺素合成减少时,胃黏膜的保护能力下降,容易受到胃酸、胃蛋白酶等的侵袭,从而导致胃黏膜糜烂。长期或大剂量使用NSAIDs的人群,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来控制病情,发生慢性糜烂性胃炎的风险显著增加。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有所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降低,使用NSAIDs后发生胃黏膜损伤的可能性更大。
2.其他药物:某些抗生素、抗肿瘤药等也可能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和损伤。例如,一些抗生素可能会破坏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平衡,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进而损伤胃黏膜;抗肿瘤药的毒性作用较强,会直接损害胃黏膜细胞。特殊人群如患有多种基础疾病、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加重对胃黏膜的损伤。
三、不良饮食习惯
1.长期酗酒:酒精具有亲脂性和溶脂性,可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腔内的氢离子反弥散进入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长期大量饮酒的人,胃黏膜反复受到酒精的刺激,容易发生慢性糜烂性改变。男性饮酒的比例相对较高,因此患慢性糜烂性胃炎的风险也可能更高。
2.暴饮暴食:过度进食会使胃过度扩张,胃蠕动功能紊乱,同时胃酸分泌也会增加。胃酸长时间在胃内积聚,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经常暴饮暴食的人群,如一些从事销售、应酬较多的职业人群,患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几率较大。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暴饮暴食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胃黏膜损伤;老年人的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暴饮暴食会加重胃肠负担,也易诱发胃黏膜糜烂。
3.食用刺激性食物:长期食用辛辣、过冷、过热等刺激性食物,会对胃黏膜产生物理或化学性刺激。辛辣食物中的辣椒素等成分会刺激胃黏膜,使胃黏膜血管扩张、充血,增加胃酸分泌;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会直接损伤胃黏膜细胞。经常吃麻辣烫、火锅等辛辣食物,或者喜欢喝过热的饮品、吃刚出锅的热食的人群,胃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容易出现糜烂。
四、精神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精神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胃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削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同时,不良情绪还会影响胃酸的分泌和胃的蠕动功能。例如,焦虑状态下胃酸分泌可能增加,进一步加重对胃黏膜的侵蚀。职场人士面临工作压力、学生面临考试压力等长期处于精神应激状态的人群,患慢性糜烂性胃炎的风险增加。老年人由于生活环境变化、身体机能下降等原因,更容易出现精神心理问题,从而影响胃部健康;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家庭环境、学习压力等因素影响,也可能出现情绪问题,进而影响胃肠道功能。
五、其他因素
1.胆汁反流: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时,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可反流入胃。胆汁中的胆盐、磷脂酶A和胰液中的磷脂酶等会破坏胃黏膜的脂蛋白层,使胃黏膜屏障受损,胃酸更容易侵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糜烂。患有胆囊疾病、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胆汁反流。老年人的胃肠道肌肉松弛,幽门括约肌功能相对较弱,发生胆汁反流的可能性更大。
2.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会产生针对胃黏膜细胞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与胃黏膜细胞结合后,会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胃黏膜细胞,导致胃黏膜损伤和糜烂。自身免疫性胃炎常伴有恶性贫血,在北欧等地区相对多见。特殊人群如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发生自身免疫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风险增加。
3.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对慢性糜烂性胃炎具有易感性。家族中有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人群,其基因可能存在某些缺陷,导致胃黏膜的结构和功能相对脆弱,更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这种遗传易感性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中都可能存在,但可能与生活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才会导致疾病发生。



